怀高公无忌

· 王寂
晚景桑榆方见用,秋霜蒲柳已先凋。 虞兮命矣甘为土,鲤也天乎竟不苗。 奇祸一门曾未见,旅魂万里若为招。 伤心此地鸾栖棘,不见抟风上九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晚景桑榆:比喻人到晚年。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在处,谓晚暮。
  • 秋霜蒲柳:比喻衰老。蒲柳,即水杨,秋至而凋。
  • 虞兮:叹词,表示悲伤或惋惜。
  • 鲤也天乎:鲤,指孔子之子孔鲤。天乎,天啊,表示悲痛的感叹。
  • :这里指成长、成才。
  • 奇祸:意外的灾祸。
  • 旅魂:指游子的魂魄。
  • 鸾栖棘:比喻贤才不得其所。鸾,传说中的神鸟;棘,荆棘,比喻困境。
  • 抟风:乘风而上。抟,聚集。
  • 九霄:指天空的最高处,比喻极高的地位或境界。

翻译

晚年时才被重用,就像秋霜中的蒲柳已经先凋谢。 唉,命运如此,甘愿化为尘土;孔鲤啊,天意难违,竟然未能成才。 一个家族中从未见过这样的不幸,游子的魂魄在万里之外,如何召唤? 伤心地看到贤才被困于荆棘之中,不见他们乘风直上九霄。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晚景的无奈,以及对家族不幸和个人命运的悲叹。诗中运用了“晚景桑榆”、“秋霜蒲柳”等自然景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晚年和衰老。同时,通过对“虞兮”、“鲤也天乎”等感叹词的运用,深刻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最后,以“鸾栖棘”和“不见抟风上九霄”作结,抒发了对贤才不得志的同情和对高远理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王寂

金蓟州玉田人,字元老。海陵王天德二年进士。世宗大定初,为太原祁县令,调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迁通州刺史,兼知军事。累官中都路转运使。以诗文名。有《拙轩集》。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