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赠砚工杨全长句

· 方回
谁凿山中龙尾石,遍与人间供翰墨。 蛟螭妒嫉互盘踞,鬼神守护勤呵叱。 苟非其人不轻出,似觉天公深爱惜。 磨砚轻写俗文章,岂不青蝇污白璧。 砚工具眼如玉工,千岩夜见月贯虹。 悬崖深渊致巨璞,毡包席裹箱奁中。 深藏不敢亵天赐,胁取岂无王与公。 脱使捐金动至百,卒未肯售宁固穷。 客行何来身突兀,作字不媚诗有骨。 此翁谓是谪仙人,开匣再拜献此物。 乃知杨翁亦奇崛,气高肯为势力屈。 剑与烈士得所归,天下之宝不可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翰墨:指书写用的笔和墨,也泛指书法或文章。
  • 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生物,这里比喻龙尾石的珍贵和难以获取。
  • 呵叱:大声斥责。
  • 苟非其人:如果不是合适的人。
  • 青蝇污白璧:比喻美好的东西被玷污。
  • 具眼:有眼光,能识别珍宝。
  • 毡包席裹:用毡子和席子包裹,表示珍视。
  • 胁取:强迫取走。
  • 固穷:坚守贫穷,不轻易出售。
  • 突兀:突然,出乎意料。
  • 谪仙人:被贬下凡的仙人,这里指非凡的人物。
  • 奇崛:奇特而不平凡。
  • 气高:志气高昂。
  • 烈士: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翻译

谁能在山中凿出那珍贵的龙尾石,供世间书写文章。这石头如同蛟龙和螭龙般珍贵,互相盘踞,仿佛鬼神都在守护,勤加呵斥。如果不是合适的人,它不会轻易出现,似乎天公也深爱惜它。用它轻磨砚台写出的文章,怎能不像是青蝇玷污了白璧。砚工的眼光如同玉工,在夜间的千岩中能见到月贯彩虹。他从悬崖深渊中取得巨大的璞石,用毡子和席子仔细包裹,放入箱中。他珍藏这石头,不敢轻慢天赐之物,即使王公贵族强迫取走,他也不肯轻易出售,宁愿坚守贫穷。有客人突然来访,写字不媚俗,诗有骨气。这位老翁认为我是谪仙人,打开匣子再次拜谢,献上这宝物。我这才知道杨翁也是奇特而不平凡,志气高昂,不肯为势力所屈。剑与有志之士得其所归,天下之宝不可忽视。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砚工杨全的非凡眼光和对珍贵龙尾石的珍视。诗中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龙尾石的珍贵和难以获取,以及砚工对它的珍视和坚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砚工高尚品质的赞赏和对天下珍宝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人格的追求。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