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竹
萧萧江上竹,依依遍山麓。
晨霞屑明金,夕月拥寒玉。
梢梢绿凤翼,叶叶青鸾足。
深丛疑立壁,高节折垂纛。
荒凉含雨露,历乱同草木。
不求笋煮羹,不求椽架屋。
褰条作长笛,吹我平调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吹动竹叶的声音。
- 依依:形容竹子茂密,相互依偎的样子。
- 山麓:山脚。
- 晨霞屑明金:形容早晨的霞光如同碎金一般洒在竹子上。
- 夕月拥寒玉:形容夜晚的月光如同寒冷的玉石环绕着竹子。
- 梢梢:形容竹梢的尖端。
- 绿凤翼:比喻竹叶像凤凰的翅膀一样翠绿。
- 青鸾足:比喻竹枝像青鸾的脚一样挺拔。
- 深丛:茂密的竹林。
- 立壁:像墙壁一样直立。
- 高节:高洁的气节。
- 折垂纛:形容竹子弯曲下垂,如同古代战旗的飘带。
- 历乱:经历混乱。
- 不求笋煮羹:不追求用竹笋做汤。
- 不求椽架屋:不追求用竹子做屋梁。
- 褰条:提起竹条。
- 平调曲:平和的曲调。
翻译
江边的竹子发出萧萧声响,茂密地遍布山脚。早晨的霞光如同碎金洒在竹上,夜晚的月光则像寒冷的玉石环绕着它们。竹梢尖尖,如同凤凰的翅膀翠绿;竹枝挺拔,像青鸾的脚一样。茂密的竹林仿佛直立的墙壁,高洁的气节使它们弯曲下垂,如同战旗的飘带。它们在荒凉中含着雨露,与草木一同经历混乱。它们不追求被用来煮笋做汤,也不追求被用来做屋梁。我提起竹条做成一支长笛,吹奏出平和的曲调。
赏析
这首作品以江上竹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和坚韧品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晨霞屑明金”和“夕月拥寒玉”,生动地表现了竹子在不同时间的光影变化。同时,通过“深丛疑立壁”和“高节折垂纛”等句,传达了竹子的高洁与坚韧。最后,诗人以竹制笛,吹奏平调,表达了对竹子纯粹美感的欣赏,以及对自然与艺术和谐统一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