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令

· 王哲
一更初,鼓声傻。槌槌要,敲著心猿意马。细细而、击动铮铮,使俱齐擒下。 万象森罗空里挂。泼焰焰神辉,惺惺洒洒。明光射入宝瓶宫,早儿娇女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更令: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指的是五更时的命令或规定。
  • 王喆:元代诗人。
  • 鼓声傻:形容鼓声单调而沉重。
  • 槌槌要:每一下都必须要。
  • 心猿意马:比喻心思不定,如同猿猴跳跃、马匹奔腾。
  • 细细而:形容动作细致。
  • 铮铮: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 万象森罗:形容世间万物繁多,森罗万象。
  • 泼焰焰神辉:形容光芒四射,如同火焰般炽烈。
  • 惺惺洒洒:形容清醒洒脱的样子。
  • 宝瓶宫:道教中指人体的丹田,也称为“黄庭”。
  • 儿娇女姹:形容儿女娇嫩美丽。

翻译

一更初,鼓声沉重而单调。每一槌都必须要,敲打着那心思不定的心猿意马。细致地、击动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使得一切都齐齐被擒下。

世间万物在空中悬挂,光芒四射如同火焰,清醒而洒脱。明亮的光芒射入人体的丹田,早上的儿女显得娇嫩美丽。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夜晚的鼓声和内心的波动,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中“心猿意马”形象地描绘了人心难以平静的状态,而鼓声的描写则象征着对这种状态的控制和引导。后文中的“万象森罗”和“泼焰焰神辉”则进一步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世界的繁华与光芒,最终聚焦于“宝瓶宫”,即人体内的丹田,表达了通过内观达到心灵平静的修行境界。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

王哲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