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鲍子寿宝庆教授

· 方回
吾闻陈后山,两为彭城教。 先生新安人,历岁董卿□。 □□晚颍州,日与坡老乐。 君今实似之,往食邵阳稍。 □□□□□,□□□□□。 吾闻徐孝节,教授家山阳。 其名闻于朝,其行高□□。 □□大书之,特褒宣德郎。 君今讵止此,即日鹓鹭行。 □□□□□,□□□□□。 戊午秋七月,予泛洞庭湖。 君山朝欲曙,武口日未□。 □□怒蛟龙,忠信堪支吾。 君胸有所挟,浮湘吊苍梧。 □□□□□,□□□□□。 长沙十二县,东西湘江夹。 君才岳麓高,君心洞庭□。 □□古邵州,青灯萃儒帢。 循循善诱人,不必剑□□。 君往隶邵学,近接濂翁州。 君居长徽学,晦翁之故丘。 颜曾思生鲁,孟子生于邹。 君其邹鲁人,天畀邹鲁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陈后山:人名,可能是指陈师道,宋代文学家。
  • 彭城:地名,今江苏徐州。
  • 新安:地名,今安徽黄山市。
  • 颍州:地名,今安徽阜阳市。
  • 坡老:指苏轼,宋代文学家。
  • 邵阳稍:地名,今湖南邵阳市。
  • 徐孝节:人名,可能是指徐铉,宋代文学家。
  • 家山阳:地名,今河南焦作市。
  • 宣德郎:官职名,宋代的一种文官职位。
  • 鹓鹭行:比喻高官显贵。
  • 洞庭湖:地名,位于湖南省北部。
  • 君山:地名,位于洞庭湖中。
  • 武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浮湘:指湘江,位于湖南省。
  • 吊苍梧:指凭吊古迹,苍梧是古代地名,今广西梧州一带。
  • 长沙十二县:指宋代长沙府下辖的十二个县。
  • 岳麓:地名,今湖南长沙市岳麓区。
  • 洞庭:指洞庭湖。
  • 邵州:地名,今湖南邵阳市。
  • 青灯萃儒帢:指在青灯下聚集的儒生。
  • 循循善诱:形容教导有方,善于引导。
  • 濂翁州:可能指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
  • 晦翁之故丘:指朱熹的故乡,朱熹号晦庵。
  • 颜曾思生鲁:指孔子弟子颜回、曾参,生于鲁国。
  • 孟子生于邹:孟子生于邹国。

翻译

我听说陈后山,两次担任彭城的教授。先生是新安人,多年来一直指导着卿士。晚年他在颍州,每天与苏轼共享快乐。你现在实际上很像他,即将前往邵阳任职。

我听说徐孝节,在家乡山阳担任教授。他的名声传到了朝廷,他的品行非常高尚。特别被授予宣德郎的荣誉。你现在岂止如此,很快就会成为高官显贵。

戊午年秋七月,我泛舟洞庭湖。君山在黎明时分,武口的太阳还未升起。湖中的蛟龙似乎在发怒,但忠信足以支撑我。你的胸中有所抱负,漂浮在湘江上凭吊苍梧古迹。

长沙府下辖的十二个县,东西两侧被湘江环绕。你的才华如同岳麓山一样高,你的心境如同洞庭湖一样深。古老的邵州,青灯下聚集着儒生。你循循善诱,教导有方,不必依赖剑术。

你将前往邵州学习,近接濂溪的故乡。你居住在长徽学,那是朱熹的故乡。颜回、曾参生于鲁国,孟子生于邹国。你就像是邹鲁之地的人,天生适合游历邹鲁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送别鲍子寿前往邵阳担任教授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陈后山、徐孝节与鲍子寿的相似之处,赞美了鲍子寿的才华与品德。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洞庭湖、湘江等自然景观,以及对古代文化的引用,表达了对鲍子寿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教育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赏与期待。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