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伯英

· 方回
八十三岁李鹤田,我兄事之后八年。有弟有弟来见我,我亦待之如弟然。 鹤田鹤田真神仙,读万卷书忘蹄筌。钩银画铁笔下字,咳珠唾玉胸中篇。 维伯英甫父深斋,我未识之人称贤。相观骨骼听议论,九皋之鸣绍家传。 □□□□我所敬,论宋勿论唐以前。文名第一欧永叔,诗名第一黄庭坚。 节义第一文丞相,三士鼎峙撑青天。隐逸第一□□人,拾吾鹤田其谁旃。 君不见西汉四皓起商颜,羽□□□刘氏绵。又不见东汉子陵卧严滩,足加帝腹摇星躔。 鹤田为严之处则九鼎重,鹤田为皓之出则九鼎安,吾将以子伯英之行卜之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蹄筌 (tí quán):比喻事物的迹象或线索。
  • 咳珠唾玉:形容言辞珍贵,如吐珠玉。
  • 九皋 (jiǔ gāo):深远的沼泽地,比喻深远或高远。
  • 绍家传:继承家族的传统。
  • 欧永叔: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 黄庭坚:北宋诗人,书法家。
  • 文丞相: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名臣。
  • 四皓:指西汉初年的四位隐士,商山四皓。
  • 子陵:指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
  • 星躔 (xīng chán):星宿的运行轨迹。

翻译

八十三岁的李鹤田,我视他为兄长,比他晚出生八年。他的弟弟来见我,我也像对待弟弟一样对待他。 李鹤田真是个神仙般的人物,读了无数书籍,对事物的迹象了如指掌。他的笔下文字如钩银画铁,言辞珍贵如吐珠玉,胸中藏着无数美文。 他的父亲深斋,我虽未曾相识,但人们都称赞他贤能。我们相互观察,听其议论,他的深远见解继承了家族的传统。 我所敬重的人,论宋朝而不论唐朝以前。文名第一的是欧阳修,诗名第一的是黄庭坚。 节义第一的是文天祥,这三人如鼎峙般支撑着青天。隐逸第一的是谁呢,拾起我的鹤田,除了他还有谁呢? 你看西汉的四皓从商山出现,羽翼未丰的刘氏得以绵延。再看东汉的子陵在严滩上隐居,脚踩帝腹,星宿的轨迹也因此摇动。 鹤田在隐居时如九鼎般沉重,鹤田出仕时则如九鼎般安定,我将通过你伯英的行为来判断这一点。

赏析

这首诗是方回对李鹤田的赞美之作,通过对李鹤田的学识、品德和家族传统的描述,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咳珠唾玉”形容其言辞珍贵,“九皋之鸣”比喻其深远见解,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如欧阳修、黄庭坚、文天祥等,都显示了方回对李鹤田的极高评价。最后通过对西汉四皓和东汉子陵的比喻,表达了对李鹤田隐逸与出仕双重身份的认可和尊重。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