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舟亭独坐

· 方回
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鯈鱼。 兹事不在多,克俭即有馀。 俯仰六十载,山城八迁居。 忆昔罢阃幕,始有此屋庐。 鞠躬畚瓦砾,流汗薅茅苴。 前后列花果,左右环图书。 谁令厕朝士,又驾太守车。 大兵革宇宙,乘时沸猱狙。 斸掘坏畦径,抉偷夷庭除。 厨荒败炊爨,室空移贮储。 归来问邻旧,死徙徒欷歔。 募工淘秽井,课仆通污渠。 旋理短檠灯,复荷长柄锄。 倏忽九寒暑,出入无驴舆。 忍贫不肯仕,人谓回也愚。 今岁事大谬,群贼屠郊墟。 古树伐作薪,野茹挑为蔬。 淡食已数月,穷乃至此欤。 筋力既衰劣,鬓毛苦凋疏。 以今较畴昔,百事皆弗如。 弗如又何嗟,不系天命且。 柴荆永日闭,池亭秋霁初。 朝看白云起,暮对丹霞舒。 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荦确 (luò què):形容土地坚硬贫瘠。
  • (shí):种植。
  • 籼米 (xiān mǐ):一种稻米。
  • 鯈鱼 (tiáo yú):一种淡水鱼。
  • 克俭 (kè jiǎn):节俭。
  • 阃幕 (kǔn mù):指军中的帐幕,这里指军职。
  • 鞠躬 (jū gōng):弯腰,表示恭敬或劳累。
  • (běn):一种用来盛土的工具。
  • 瓦砾 (wǎ lì):破碎的砖瓦。
  • (hāo):拔除杂草。
  • 茅苴 (máo jū):茅草。
  • 炊爨 (chuī cuàn):烹饪。
  • 抉偷 (jué tōu):挖掘偷窃。
  • 庭除 (tíng chú):庭院。
  • 欷歔 (xī xū):叹息。
  • 檠灯 (qíng dēng):灯架。
  • 长柄锄 (cháng bǐng chú):一种农具。
  • 倏忽 (shū hū):迅速,突然。
  • 寒暑 (hán shǔ):冬夏,指时间。
  • 驴舆 (lǘ yú):驴车。
  • 回也愚 (huí yě yú):指作者自己愚笨。
  • (rú):吃。
  • 畴昔 (chóu xī):过去。
  • 柴荆 (chái jīng):柴门。
  • (jì):雨后天晴。
  • 丹霞 (dān xiá):红霞。

翻译

在坚硬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籼米,在浅水中钓鱼。这些事情不需要太多,节俭就能有剩余。六十年来,我八次迁居山城。记得当初放弃军职,才开始有了这个屋子。弯腰用畚箕搬运瓦砾,流汗拔除茅草。前后种满了花果,左右环绕着图书。谁想到会与朝士并列,又驾着太守的车。大乱之后,乘机像猿猴一样四处活动。挖掘破坏了田间小路,偷窃使庭院荒芜。厨房荒废,无法烹饪,屋子空空,无法贮藏。回来询问邻居旧友,他们死的死,迁的迁,只能叹息。招募工人清理污井,命令仆人疏通污水渠。重新整理短灯架,再次拿起长柄锄。转眼九年过去,出入没有驴车。忍受贫穷不肯做官,人们说我愚笨。今年情况更糟,群贼屠杀郊外。古树被砍作柴火,野菜被挖来吃。已经几个月吃淡食,贫穷到了这种地步。筋力已经衰弱,鬓发苦于凋零。现在与过去相比,百事都不如从前。不如从前又如何,不关天命。柴门整天关闭,池亭秋雨初晴。早晨看白云升起,傍晚对红霞舒展。独坐心中自得其乐,感觉身体如空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方回在动荡时局中的生活变迁和内心感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居住环境、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变迁的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描写,如“荦确莳籼米”、“浅清钓鯈鱼”等,展现了作者与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满足。末尾的“独坐心自赏,是身如空虚”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在乱世中寻求心灵安宁的哲学思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文人在乱世中的坚韧与超脱。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