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奠子 · 都城七夕
渺新秋节物,客思天涯。岩桂重,碧云赊。烟华萦紫禁,心事梦长沙。青铜里,人未老,鬓先华。
钩帘望月,得巧谁家。儿女辈,语空哗。露翻梧叶重,河映绮楼斜。倾云液,歌金缕,岸乌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奠子:词牌名,属于宋代的曲调。
- 都城:指元朝的首都大都,即今北京。
-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乞巧节,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渺:远,模糊。
- 新秋:初秋。
- 节物:时节的景物。
- 岩桂:山中的桂树。
- 碧云赊:碧空中的云朵显得遥远。
- 烟华:烟雾缭绕的华丽景象。
- 紫禁:皇宫的代称,因其为紫微星所在,故称紫禁。
- 心事梦长沙:心中的思绪如同梦回长沙,长沙是作者的故乡。
- 青铜里:指镜子。
- 鬓先华:鬓发已先斑白。
- 钩帘:用钩子挂起的帘子。
- 得巧:指七夕时女子乞求巧艺的习俗。
- 语空哗:空洞的喧哗声。
- 露翻梧叶重:露水使梧桐叶显得沉重。
- 河映绮楼斜:河流映照着斜斜的华丽楼阁。
- 倾云液:倒酒。
- 歌金缕:唱着《金缕曲》,一种曲调。
- 岸乌纱:岸边戴着乌纱帽的人,指文人或官员。
翻译
初秋时节,景物渐显模糊,我这客居他乡的人思绪万千。山中的桂树再次盛开,碧空中的云朵显得遥远。烟雾缭绕的皇宫景象,我的心事却如同梦回故乡长沙。在镜子中,人还未老,但鬓发已先斑白。
挂起帘子望向月亮,不知谁家女子在乞巧。儿女们空洞的喧哗声。露水使梧桐叶显得沉重,河流映照着斜斜的华丽楼阁。倒酒,唱着《金缕曲》,岸边是戴着乌纱帽的文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七夕时节的景象,通过对初秋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岩桂重,碧云赊”等句,以景寓情,展现了秋日的深远与辽阔。而“心事梦长沙”则直抒胸臆,透露出浓烈的乡愁。结尾处的“歌金缕,岸乌纱”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文人雅趣,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