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春感六首

· 王逢
王气凌虚散晓霞,虎闱麟阁静烟花。 中天日月迂黄道,沧海风云冷翠华。 望帝神游夔子国,乌衣梦隔野人家。 当时举目山河异,岂但红颜泣塞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气:指帝王的气运或国家的命运。
  • 凌虚:超越虚空,形容高远或超凡脱俗。
  • 虎闱麟阁:虎闱指宫中的禁地,麟阁指收藏珍贵文献的地方,两者都象征着朝廷的尊贵和重要。
  • 烟花:指繁华的景象或美丽的景色。
  • 中天:天空的中央,形容极高。
  • 迂黄道: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迂指偏离,这里指日月运行偏离了正常的轨迹。
  • 沧海:大海,常用来比喻世事变迁。
  • 冷翠华:冷指冷清,翠华指美丽的景色,这里形容景色虽美却显得冷清。
  • 望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可能指神话中的帝王。
  • 夔子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这里可能指一个遥远的地方。
  • 乌衣:指黑色的衣服,这里可能指平民或隐士的服饰。
  • 野人家:指普通百姓的家。
  • 红颜:指年轻美丽的女子。
  • 泣塞笳:塞笳指边塞的音乐,泣指哭泣,这里形容女子因边塞的悲凉音乐而哭泣。

翻译

帝国的气运如晨霞般散去,宫廷的尊贵之地和珍藏之所静谧地映衬着繁华的景色。 日月在天空中偏离了黄道,大海的风云使美丽的景色显得冷清。 传说中的帝王神游到了遥远的夔子国,而平民的梦境却与这遥远的景象隔绝。 当时举目所见的山河已与往昔不同,不仅仅是美丽的女子因边塞的悲凉音乐而哭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帝国衰落的景象,通过对比宫廷的静谧与自然的冷清,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王气凌虚”、“中天日月迂黄道”等,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末句“岂但红颜泣塞笳”更是深化了诗的主题,暗示了不仅仅是美丽的女子,整个国家都在为边塞的悲凉而哭泣,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王逢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28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