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汉游三学山

· 薛能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残阳:夕阳。
  • 栖贤:指僧人,意为贤者栖息之地。
  • 访禅:寻求禅理,参禅。
  • 世缺:世间缺少的东西,指超脱尘世的境界。
  • 薄命:命运不佳。
  • 雨留三宿:雨天停留三夜,指因雨而停留。
  • 前缘:前世的缘分。
  • 屐齿:木屐的齿痕,代指行走的痕迹。
  • 在水边:指诗人在水边留下的足迹。
  • 猿鸟:猿猴和鸟类,泛指山林中的动物。
  • 僧可会:可以与僧人相会,交流禅理。
  • 香烟:指寺庙中的香火,也比喻虔诚的心意。

翻译

夕阳西下,我终日期盼着能见到那位贤德的僧人,归途中带着家人去寻访禅理。 世间缺少了那份超脱,或许是我命运不佳,雨天让我停留了三夜,这似乎是前世的缘分。 我不忍离开这岩石下的诗题,木屐的齿痕难忘在水边的足迹。 猿猴和鸟儿或许能理解僧人的禅意,我的心常常像寺庙中的香火一样虔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带着家人在雨中寻访禅理的情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前世缘分的感慨。诗中“残阳终日望栖贤”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渴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文通过“雨留三宿是前缘”等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命运和缘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虔诚追求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薛能

唐汾州人,字大拙。武宗会昌六年进士第。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节度徐州,徙忠武。僖宗广明元年,周岌逐能自称留后,因屠其家。癖于诗,日赋一章,有《江山集》、《许昌集》。 ► 321篇诗文

薛能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