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慧眼:智慧的眼光,指能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
- 沙门:佛教中指出家修行的僧人。
- 远公:对高僧的尊称。
- 经行:佛教中指僧人诵经或行禅。
- 宴坐:安静地坐着,指禅修时的静坐。
- 儒风:儒家学者的风范。
- 香缘:指因香火而结下的缘分,这里指僧人与信众的交往。
- 簪裾: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文人雅士。
- 禅想:禅修时的思绪。
- 藻思:文思,指文学创作的灵感。
- 炉烟:香炉中升起的烟。
- 阶色:台阶的颜色,这里指庭院中的景象。
- 归空:归于虚无,指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
- 狂夫:指诗人自己,带有自嘲的意味。
- 入室:进入僧人的居室。
- 天花:佛教中指天上的花,这里比喻美好的事物。
翻译
拥有慧眼的僧人真如远公一般,他的经行和宴坐都带有儒者的风范。香火不断,文人雅士常来聚会,禅修的思绪并不妨碍文学灵感的流动。破晓后的炉烟似乎永不熄灭,晴朗时庭院中的景色也仿佛归于虚无。我这个狂放的人进入室内并无他事,只是与这美好的事物一同微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修行生活,以及他与文人雅士的交往。诗中,“慧眼沙门真远公”一句,即表达了对这位僧人智慧和修行境界的赞美。后文通过“香缘不绝簪裾会”和“禅想宁妨藻思通”展现了僧人与文人雅士的交流,以及禅修与文学创作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则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和欣赏。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