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听松声

·
庭际微风动,高松韵自生。 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 强与幽泉并,翻嫌细雨并。 拂空增鹤唳,过牖合琴声。 况复当秋暮,偏宜在月明。 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ùn):指声音的和谐。
  • 尽日:整天。
  • 幽泉:深邃的泉水。
  • (yǒu):窗户。
  • 鹤唳(lì):鹤的叫声。
  • 况复:何况。
  • 偏宜:特别适合。
  • 涧底:山涧的底部。
  • 萧瑟(xiāo sè):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也形容寂寞凄凉。

翻译

庭院边微风轻拂,高大的松树自然发出和谐的声响。聆听时周围没有杂音扰乱,整日都感觉精神清爽。宁愿与深邃的泉水相伴,却嫌细雨的声音与之交织。风吹过空中,仿佛增添了鹤的鸣叫,经过窗户,又像是琴声的和谐。何况正值秋天的傍晚,特别适合在明亮的月光下。不知道在深涧的底部,那寂寞凄凉的风声,又有谁会去聆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秋日傍晚,庭院中微风拂动松树,发出悠扬声响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对松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喜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听时无物乱,尽日觉神清”一句,体现了松声带来的心灵净化作用。结尾的“不知深涧底,萧瑟有谁听”则带有一种超然物外、深沉的哲思,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以及对深山幽谷中自然之声的无限遐想。

刘得仁

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