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校书夏日游郑泉

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 爰有泉堪挹,闲思日可寻。 来闻鸣滴滴,照竦碧沈沈。 几脉成溪壑,何人测浅深。 澄时无一物,分处厉千林。 净溉灵根药,凉浮玉翅禽。 饮疑蠲宿疾,见自失烦襟。 僧共云前濑,龙和月下吟。 叠光轻吹动,彻底晓霞侵。 不用频游去,令君少进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虚:天空。
  • 畏景:夏天的太阳。
  • :于是。
  • :舀取。
  • :高耸。
  • 沈沈:深沉。
  • :指泉水流出的路径。
  • :清澈。
  • 分处:分流的地方。
  • :激荡。
  • 灵根药:指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
  • 玉翅禽:指美丽的鸟类。
  • :消除。
  • 宿疾:旧病。
  • 烦襟:烦闷的心情。
  • :急流。
  • 叠光:指水面反射的光。
  • 彻底:清澈见底。
  • 晓霞:清晨的霞光。
  • 少进心:减少进取心。

翻译

天空悬挂着夏日的烈阳,古老的树木遮蔽了清凉的阴影。 于是有一泉可供舀取,闲暇时可以寻思其美。 听闻泉水滴答作响,碧绿深沉的泉水高耸可见。 几条泉水汇成溪流,无人能测其深浅。 清澈时无一丝杂质,分流处激荡着千林。 洁净的水源滋养着神奇的草药,凉爽的水面吸引着美丽的鸟类。 饮之似能消除旧病,见之使人忘却烦闷。 僧人与云共在急流前,龙与月共吟于夜下。 水面反射的光轻轻吹动,清澈见底的泉水被晨霞侵染。 无需频繁游玩,这景色足以令人心境平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清凉的泉水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太虚悬畏景”、“古木蔽清阴”等,展现了夏日泉边的清凉与宁静。后文通过对泉水的清澈、草药的灵性、鸟类的美丽以及泉水带来的心灵慰藉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刘得仁

唐人。名或作德仁。穆宗长庆间以诗名。自文宗开成至宣宗大中三朝,昆弟皆擢显仕,而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卒无成。有诗集。 ► 1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