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 卢纶
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 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 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 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 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卷旗:收起军旗,表示撤退或战败。
  • 占碛:占据沙漠或荒地。
  • 覆阵:战败的军队。
  • 乌鸢:乌鸦和老鹰,常在战场附近觅食。
  • 师老:军队疲惫。
  • 分营:分散的营地。
  • 雪岭:积雪的山岭。
  • 冰河:结冰的河流。
  • 足雁声:雁群飞过的声音。
  • 李陵:西汉名将,因战败投降匈奴。
  • 惆怅:心情悲伤、失落。

翻译

二十岁时就在边城,军中赢得了勇敢的名声。 收起军旗,撤退败马,占据沙漠,带领残余的士兵。 战败的军队上空,乌鸦和老鹰飞起,烧山的火焰照亮了草木。 边塞宁静时思念远方的狩猎,军队疲惫厌倦分散的营地。 积雪的山岭上无人踪迹,结冰的河流上只有雁群飞过的声音。 李陵甘愿这样默默无闻,心情悲伤地思念着汉朝的公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军人的生活和情感。诗中通过“卷旗收败马”、“占碛拥残兵”等生动描绘了战败后的凄凉景象,而“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则进一步以乌鸦和老鹰的飞翔、烧山的火焰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后半部分则通过“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边塞的孤寂和军人的思乡之情。最后以李陵的典故,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边塞军人的坚韧与哀愁。

卢纶

卢纶

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