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曲八首

北堂红草盛䒠茸,南湖碧水照芙蓉。 朝游暮起金花尽,渐觉罗裳珠露浓。 自惜妍华三五岁,已叹关山千万重。 人情一去无还日,欲赠怀芳怨不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䒠茸(fēng róng):茂盛的样子。
  • 罗裳:轻薄的丝裙。
  • 珠露:比喻露水如同珍珠一样晶莹。
  • 妍华:美好的年华。
  • 关山:比喻艰难的路途或边疆。

翻译

北堂上长满了茂盛的红草,南湖的水面映照着芙蓉花。早晨游玩,傍晚归来,金色的花朵已经凋谢,渐渐感觉到轻薄的丝裙上沾满了如珍珠般晶莹的露水。珍惜这美好的年华只有三五年,已经感叹过无数次艰难的路途和边疆。人情一旦离去便不再回来,想要赠送芳香却怨恨没有遇到合适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江南的美景和时光的流逝,通过对比北堂的红草和南湖的碧水,以及朝暮之间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情易逝的感慨。诗中“金花尽”和“珠露浓”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的美丽,而“妍华三五岁”和“关山千万重”则深刻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旅途的艰辛。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逝去情感的无奈和对美好相遇的渴望。

刘希夷

刘希夷 ,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其舅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原有集,已失传。 《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声集》,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 ► 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