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寄俞仲蔚
太乙贶汉德,名驹生渥洼。
赤汗沾青云,长嘶挹流沙。
饥龁玉山禾,渴则饮其涯。
翘尾以踯躅,迍夬相经过。
不愿游阊阖,况乃服盐车。
世岂无伯乐,垂耳奈我何。
天子发素书,使者出蹉跎。
駪駪十二闲,驽马常苦多。
虽有千里姿,羁绊非所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太乙:古代神话中的星神,这里指天神。
- 贶(kuàng):赐予。
- 渥洼:地名,传说中产名马的地方。
- 赤汗:指马的汗水,形容马的勇猛。
- 挹(yì):汲取。
- 龁(hé):咬。
- 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 迍夬(zhūn guài):形容马蹄声。
- 阊阖(chāng hé):古代神话中的天门。
- 服盐车:指被用来拉盐车,比喻才能被埋没。
- 素书:指天子的诏书。
-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事情没有进展。
- 駪駪(shēn shēn):众多。
- 十二闲:指天子的马厩。
- 千里姿:指马的优良品种。
- 羁绊:束缚。
翻译
天神赐予汉朝德运,名马诞生于渥洼之地。它汗水如赤,沾染着青云,长嘶一声,汲取流沙之水。饥饿时咬食玉山的禾苗,渴了就在水边饮水。它翘起尾巴,徘徊不前,马蹄声相互交错。它不愿游走于天门之下,更不用说被用来拉盐车了。世上难道没有伯乐吗?但垂耳的马又能怎样。天子发出诏书,使者却白白蹉跎。天子的马厩中马匹众多,但驽马总是多于良马。虽然有千里马的资质,却被束缚不得施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名马的遭遇,抒发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名驹生渥洼”、“赤汗沾青云”等句,生动地描绘了名马的非凡气质和英姿。然而,这匹马却“不愿游阊阖,况乃服盐车”,表达了它对被束缚、被埋没的无奈和反抗。诗的最后,“虽有千里姿,羁绊非所加”,更是深刻地揭示了人才被束缚、无法施展才华的社会现实。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才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