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伯削平粤寇诗以志颂

天南锁钥镇雄藩,虎帐居然节钺尊。 马上轮刀冲贼阵,牙前献馘到辕门。 销兵士解寻耕犊,逃难民归放牧豚。 从此重溟波渐息,荣光如注洗朝暾。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方伯:古代诸侯中的领袖之称,谓为一方之长。
  • 削平:平定,消灭。
  • 粤寇:指广东地区的叛乱或盗匪。
  • 锁钥:比喻军事重镇,或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设施。
  • 雄藩:强大的藩镇,指军事要地。
  • 虎帐:指将军的营帐。
  • 节钺: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 献馘:古代战争中杀死敌人后,割下左耳以计数报功。
  • 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 销兵:销毁兵器,指结束战争。
  • 重溟:指大海。
  • 荣光:五色云气,古时迷信以为吉祥之兆。
  • 朝暾:初升的太阳。

翻译

天南的军事重镇,镇守着强大的藩镇,将军的营帐中,节钺显得格外尊贵。 将军亲自骑马挥刀冲入敌阵,士兵们割下敌人的左耳献到将军的营门前。 战争结束后,士兵们放下兵器,寻找耕牛开始农耕,逃难的民众也回来了,放牧着猪。 从此,大海上的风波渐渐平息,吉祥的光芒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照耀。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王方伯平定广东地区叛乱的功绩。诗中通过描绘将军的英勇和士兵的战功,展现了战争的胜利和和平的恢复。最后两句以大海风波的平息和吉祥之兆的显现,象征着国家的安宁和繁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赞美。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