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画赠古景脩

· 沈周
诚斋古君子,肥遁乐丘园。 古姓仍古心,心古古道存。 簪组知束缚,自畏及儿孙。 野兴时小酌,鸣琴侑匏尊。 或挟种树书,兀坐苍松根。 斋中不尚画,青山待开门。 而我遗此幛,无乃辽东豚。 把之但微笑,嗒然无一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诚斋:古景脩的斋号,这里指古景脩本人。
  • 肥遁:指隐居避世,享受田园生活。
  • 丘园:指田园,乡村。
  •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带,这里指官职。
  • 束缚:限制,约束。
  • 野兴:指在野外的兴致。
  • 鸣琴:弹琴。
  • :劝人饮食。
  • 匏尊:用葫芦制成的酒器。
  • 种树书:关于种植树木的书籍。
  • 兀坐:独自坐着。
  • 苍松:青松。
  • :赠送。
  • :画幛,即画轴。
  • 辽东豚:指辽东的猪,比喻无用之物。
  • 嗒然:形容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的样子。

翻译

古景脩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他乐于隐居在田园之中,享受着简朴的生活。他的姓氏和心灵都是古老的,心中存有古人的道德。他知道官职会带来束缚,因此自己避免,也告诫儿孙。在野外的兴致来临时,他会小酌一番,弹琴助兴,用葫芦酒器劝酒。有时,他会带着种植树木的书籍,独自坐在青松之下。他的斋中不挂画作,因为门外的青山就是最好的风景。而我却送给他这幅画轴,岂不是像送辽东的猪一样无用?他接过画轴,只是微笑,一言不发,心不在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古景脩的隐居生活和他的高洁品格。通过对比官职的束缚与田园生活的自由,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古道热肠的赞美。诗中“斋中不尚画,青山待开门”一句,巧妙地以青山为画,展现了古景脩超脱世俗的艺术品味。结尾的微笑和无言,更是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古景脩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