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磨

· 沈周
盘盘轧轧更重重,功用宜人天下从。 两象合来分动静,一心存处得中庸。 兼收琐屑才无弃,不择粗粱德有容。 莫道顽身老难运,运时还解飨千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盘盘轧轧:形容磨盘转动时的声音和状态。
  • 轧轧(yà yà):形容物体摩擦或转动时发出的声音。
  • 重重:一层又一层,形容磨盘的结构复杂。
  • 功用宜人:指磨的用途广泛,适合人们的需求。
  • 天下从:天下人都使用。
  • 两象合来:指磨的两个部分(上磨盘和下磨盘)合在一起。
  • 分动静:分开时静止,合起来时转动。
  • 一心存处:指磨的核心部分,即磨心。
  • 得中庸:达到平衡,不偏不倚。
  • 兼收琐屑:指磨能够磨碎各种细小的东西。
  • 才无弃:指磨不会浪费任何东西。
  • 不择粗粱:不挑选粗细,都能磨碎。
  • 德有容:指磨具有包容性。
  • 顽身:指磨本身。
  • 难运:难以运转。
  • 飨千钟:指磨出的粉末可以供给很多人食用。

翻译

磨盘转动时发出盘盘轧轧的声音,层层叠叠,它的功用适合人们的需求,因此天下人都使用它。磨的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时,一个静止一个转动,而磨的核心部分则保持平衡,不偏不倚。它能够磨碎各种细小的东西,不会浪费任何东西,也不挑选粗细,都能磨碎,具有包容性。不要说磨本身老了难以运转,当它运转时,还能磨出足够的粉末供给很多人食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咏叹磨的功用和特性,展现了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如“盘盘轧轧”形容磨盘的声音,“两象合来分动静”描绘磨的结构和运作,以及“兼收琐屑才无弃”和“不择粗粱德有容”强调磨的包容性和实用性。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即使磨老了,它依然能够发挥作用,为人们提供食物,体现了磨的坚韧和持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磨这一日常物品的赞美和敬意。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