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拂水崖真公房
我家去乌目,北鹜仅一饷。
尝游但东麓,拂水渺在望。
众口诧奇胜,翘首作西怅。
兹来不忌雨,晴意晚始放。
力奋兴亦超,履淖老追壮。
一登还一顿,往往手却杖。
转陟历乱石,嵌突踏云浪。
豁崖中通泉,欲堕风倒抗。
飒飒成万沫,仰喷下而上。
著面毛骨寒,远立未敢傍。
直讶功德水,泌沸金刚藏。
老僧瞰泉住,相地风水当。
天设冠兹山,邑人不我诳。
抱衾虽一宿,言拙莫能状。
乃知南山诗,包括自有量。
重来何岁月,此亦还可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乌目: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北鹜:向北飞行的野鸭,此处可能指北行的路程。
- 一饷:一会儿,很短的时间。
- 东麓:东边的山脚。
- 拂水:地名,指拂水崖。
- 翘首:抬头远望,表示期待或向往。
- 西怅:西望时的惆怅,因未能到达而感到遗憾。
- 力奋:用力前进,努力攀登。
- 履淖:踏过泥泞。
- 嵌突:山石突出。
- 豁崖:开阔的悬崖。
- 功德水:佛教中指能洗净罪业的水。
- 泌沸:水流涌动。
- 金刚藏:佛教中指坚不可摧的宝藏。
- 相地:选择地点。
- 天设:自然形成。
- 邑人:同乡的人。
- 抱衾:抱着被子,指住宿。
- 言拙:言语笨拙,无法形容。
- 南山诗:指杜甫的《望岳》诗,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向往。
翻译
我家离乌目不远,向北飞行只需片刻。 曾游历过东麓,拂水崖虽远却常在望。 人们都夸赞那里的奇景,我抬头西望,心中充满期待。 这次来访不惧雨水,傍晚时分天晴意放。 奋力攀登,心情也变得激昂,即使年老也追随着年轻人的步伐。 每登一步都要停顿,常常需要手扶拐杖。 穿越乱石,踏过云雾缭绕的山路。 悬崖中泉水直通,风吹得泉水倒流。 水花飒飒成千上万,从下往上喷涌。 落在脸上,让人感到寒冷,远远站立不敢靠近。 真让人惊讶,这泉水如同能洗净罪业的功德水,涌动如同金刚藏。 老僧选择住在泉边,看中了这里的风水。 自然形成的景致胜过人工,同乡的人没有欺骗我。 虽然只住了一晚,言语笨拙无法形容。 这才明白杜甫的《望岳》诗,包含的意境自有其深广。 不知何时能重来,这里仍值得再次探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沈周对拂水崖的向往和亲身体验。诗中,沈周通过对自己攀登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拂水崖的险峻与壮美,以及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拂水崖的描绘,诗人也表达了对杜甫《望岳》诗的深刻理解和共鸣,展现了对诗歌意境的深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