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杨君谦石田记

· 沈周
山中有白石,广衍得数亩。 坚瘠不可耕,无用实类某。 朋从从加称,遂为石田叟。 称者非誉辞,我亦甘其受。 杨子许为记,其言食已久。 往往人家见,篇篇灿星斗。 一见一热中,意子独我负。 札剑表心许,何况曾出口。 得非以陋物,不足辱录取。 碑有纪封禅,鼓有示猎狩。 于此逆观文,或可假石寿。 子文侔汉史,其传信无朽。 脱使不多作,难保岁月后。 恃子犹洪钟,应随大小扣。 不应似生吝,吝生亏所厚。 吾石能作言,将以子归咎。 不闻诗所载,草木备群丑。 不信石终遗,不遭点金手。 遑遑日翘伫,拜嘉亦当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衍:广阔地延伸。
  • 数亩:几亩地。
  • 坚瘠:坚硬而贫瘠。
  • 类某:类似某物,指自己。
  • 石田叟:指被称作“石田”的老人。
  • 非誉辞:不是赞美的话。
  • 札剑:指书信和剑,比喻承诺。
  •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 猎狩:打猎。
  • 逆观文:反观文章。
  • 洪钟:大钟,比喻声音洪亮。
  • 生吝:生性吝啬。
  • 点金手:比喻能将普通之物变为宝贵之物的能力。
  • 翘伫:急切地等待。
  • 拜嘉:接受赞美。

翻译

山中有块白色的石头,广阔地延伸到几亩地大小。这块石头坚硬而贫瘠,不适合耕种,实在无用,就像我一样。朋友们因此称我为“石田叟”,虽然这不是赞美的话,我也甘愿接受。杨子曾许诺为我写一篇记,我期待已久。我常常在别人家中看到他的文章,每一篇都像星斗一样灿烂。每次看到,我心中都充满热情,心想杨子唯独对我失信。书信和剑都代表着承诺,何况他曾经亲口答应。难道是因为我这简陋的东西,不值得他记录吗?碑文记载着封禅大典,鼓声宣告着打猎活动。从这些文章中反观,或许可以借这块石头来延长寿命。杨子的文章堪比汉代的史书,其传世之信无疑将永存。即使他不常写作,也难以保证岁月之后。我相信杨子就像一口洪钟,无论大小都能敲响。如果他不应声,那就像是生性吝啬,吝啬就会失去厚道。如果这块石头能说话,它会责怪杨子。我没听说诗中记载的草木有任何丑陋之处。我不相信这块石头最终会被遗弃,不遇到能将普通之物变为宝贵之物的点金手。我急切地等待着,如果杨子真的赞美我,我也会欣然接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比喻和自嘲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被忽视的不满和对友人承诺的期待。诗中,“石田叟”的自称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无奈接受,而杨子的承诺则成了他心中的希望。作者通过对石头的描述,巧妙地将自己的境遇与石头相比,表达了对被理解和认可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尊重。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