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周宗师三十四韵

凤历三千纪,龙沙八百身。 贞符归宝箓,华祝叶昌辰。 五老降庐阜,双姑立汉滨。 地灵应产杰,维岳寔生申。 夙昔金闺彦,迟回玉署春。 瞻天惟尺五,就日有重轮。 自出南方牧,旋分海国巡。 宪邦文允武,提辖士和民。 铁网罗周乂,铜标纪汉臣。 众流宗水鉴,梦象属陶甄。 画角和门壮,朱弦清庙陈。 临戎方缓带,校士每垂绅。 霜日暄兼肃,玄风穆以淳。 谈边聚米得,问俗察眉真。 文治光三象,兵机遁八垠。 山深丛藿护,海沸一堤湮。 月旦凭高下,风裁迈等伦。 遂令荒徼士,同饮上皇醇。 竞献怀中宝,全收席上珍。 抟风培劲翮,纵壑养修鳞。 水蛋趁蛟市,山黎耕岛畇。 断鳌擎浪箭,佩犊卧花茵。 杲日随潮至,光风转律新。 荣河刚荐瑞,紫气俨浮闉。 九室梁为楩,八千岁是椿。 丹台推仙史,清世仗端人。 会接三山近,筹添五指匀。 章缝环济济,璎弁走蹲蹲。 香袅焚唵叭,镫华耀蚌蠙。 琼浆调凤髓,金馔鲙龙唇。 椎结吹红贝,越裳贡白鷷。 麒麟看画像,蝌蚪待镌珉。 桃李言何有,台莱咏已频。 自惭叨雨露,何以答洪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历:古代帝王年号,这里指长寿的年份。
  • 龙沙:泛指沙漠之地,这里可能象征周宗师的威望。
  • 宝箓:道教中的秘籍,象征重要的文献或权力。
  • 华祝:华丽的祝辞,用于庆祝重要时刻。
  • 庐阜:庐山,这里可能指周宗师的居所或影响范围。
  • 双姑:古代神话中的两位女神,此处可能象征周宗师的德行。
  • 维岳:指泰山,中国古代尊崇的名山,与申(周)姓有关。
  • 金闺彦:指才子,金闺指宫廷。
  • 玉署:官署名,这里可能指周宗师任职的地方。
  • 尺五:古人认为天宫离地面只有五尺,这里形容对天的仰望。
  • 重轮:指日月并照,象征光明。
  • 南方牧:指周宗师治理南方。
  • 海国巡:意指周宗师的影响力覆盖广远。
  • 提辖:古代官职,管理地方军政。
  • 铁网罗周乂:比喻周宗师治理下的秩序井然。
  • 陶甄:比喻选拔和培养人才。
  • 画角:古代乐器,此处形容音乐声壮丽。
  • 校士:考核官员,显示周宗师的公正严谨。
  • 霜日:寒冷而明亮的日子,肃穆而清新。
  • 梦象:梦境和象征,暗指周宗师的智慧。
  • 月旦:每月初一,这里比喻公正评价。
  • 荣河:荣耀的河流,象征吉祥。
  • 九室:古代宫殿的布局,此处寓言长寿。
  • 丹台:仙人的居所,象征周宗师的高洁。
  • 瑞:吉祥的征兆,紫气:祥瑞的云气。
  • 椽:古代建筑用材,楩:优质木材。
  • 珙:美玉,比喻周宗师的品德。
  • 蛳: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白鷷:一种白色的鸟。
  • 麒麟画像:象征吉祥和尊贵。
  • 蝌蚪:古代文字,镌珉:刻在玉石上的文字。
  • 台莱:地名,这里指赞美之词。
  • 雨露:比喻恩泽,洪钧:大势,这里指天命。

翻译

历经了漫长三千年的凤年,周宗师如同沙漠中的巨人屹立不倒。 他的忠诚和美德如秘籍般珍贵,华美的祝福与他事业的昌盛相得益彰。 五位德高望重的长老降临庐山,两位女神般的贤德在汉水边守护。 这片土地因他的英明而生机勃勃,泰山孕育了他的仁德。 他早年是朝廷的才子,春天在玉署中从容漫步。 他仰望天空仅隔五尺,阳光下犹如双重光辉。 他先是南方的守护者,后来又巡游四方,治理国家文武并举。 铁一般的规则下,他维护社会秩序,铜制的标记记录着汉臣的功绩。 他的智慧如同水镜,梦境象征他的卓越才能。 音乐在城门响起,庙堂中的琴瑟清音悠扬。 在战场他轻松指挥,考核官员时总是庄重严肃。 严寒中阳光温暖而威严,他的作风淳朴而深沉。 他凭借智慧解决边境问题,深入民间了解风俗真实。 文治如日月照亮四方,军事策略巧妙无边。 深山里的丛草因他而得以保护,大海的波涛也因他而平静。 公正的评价依据事实,他的风范超越常人。 他的名声让偏远地区的人都能共享他的恩惠。 人们争相献上心中的宝贝,他的宴会上满是珍贵的佳肴。 他像雄鹰翱翔,又如鱼儿在深谷中滋养。 渔民在市场上等待他的到来,岛民在他的引导下耕耘。 他如巨鳌般托起浪箭,悠闲地躺在花丛中。 随着潮汐,光明的阳光带来新的季节。 荣耀的河流带来吉祥,紫气笼罩他的居所。 他的宫殿如九间屋般宏大,寿命长达八千年。 他是仙人般的人物,在清平时代依靠正直的人领导。 接近三座神山,他的智慧和计划日益完善。 他的文章如锦绣,头饰如繁星。 香烟袅袅,灯火辉煌,如同珍珠般闪烁。 美酒调和凤凰的精髓,美食如同龙的嘴唇。 他们的服饰简单,但贡品丰富,越裳之地贡献白鹤。 人们欣赏他的画像,期待他的事迹刻在石头上。 桃李之言无法形容他的伟大,赞美之词已经流传频繁。 感激他的恩泽,却不知如何回报这伟大的天命。

赏析

这首诗是对周宗师的赞美和颂扬,描绘了一位长寿、智慧、仁德和治理有方的领袖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凤历、龙沙、宝箓、庐阜等,展现出其非凡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通过描绘他在文治武功、选拔人才、处理边务等方面的细节,表现了他的才能和威望。整首诗结构严谨,语言华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周宗师的敬仰之情。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