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头陀

· 沈周
山住忘入年,众虑摄一定。 气味渐木石,久久同心性。 面瘠疑饥成,肌泽匪浣净。 覆发短及耳,胡槎黑纷劲。 迩来访人寰,迹若无尘境。 半跏就长冲,目瞪神亦凝。 过旅诘何脩,百语罔有应。 中露诧莫偃,尚见雪霜更。 动偶不知动,静至不觉静。 譬观镜中影,出入何害镜。 施食信酒肉,大啜蔑羡剩。 投货略不顾,千金等破甑。 谓仙人莫究,云佛谁敢證。 块然天地间,造化莫命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面瘠(jí):面容瘦削。
  • 肌泽:肌肤的光泽。
  • 匪浣净:不洗涤也显得干净。
  • 胡槎(chá):胡须。
  • 黑纷劲:黑色浓密而有力。
  • 半跏(jiā):半跏趺坐,一种坐姿。
  • 目瞪:眼睛直视。
  • 诘何脩(xiū):询问如何修行。
  • 罔有应:没有回应。
  • 中露:内心显露。
  • 诧莫偃:惊讶而无法平息。
  • 雪霜更:经历了更多的风霜。
  • 施食信酒肉:施舍食物,包括酒肉。
  • 大啜(chuò):大口吃喝。
  • 蔑羡剩:不羡慕剩余的。
  • 投货略不顾:对财物不加考虑。
  • 破甑(zèng):破旧的炊具,比喻不值钱的东西。
  • 块然:孤独的样子。

翻译

山中居住,忘记了年月的流逝,所有的思绪都被一种定力所摄持。 渐渐地,我的气息与木石相似,长久以来,我的心性与它们同化。 我的面容瘦削,仿佛是因为饥饿,肌肤的光泽,即使不洗涤也显得干净。 我的胡须短而浓密,黑色有力。 最近我访问人间,我的行迹仿佛不染尘埃。 我半跏趺坐,在长冲之中,目光直视,精神凝聚。 过往的旅人询问我如何修行,我百问不答。 我的内心显露,惊讶而无法平息,还能见到更多的风霜。 我动时不知自己在动,静时也不觉自己在静。 就像看镜子中的影子,无论影子如何出入,镜子都无害。 我施舍食物,包括酒肉,大口吃喝,不羡慕剩余的。 我对财物不加考虑,千金对我来说就像破旧的炊具。 有人说我是仙人,但无人能究其真伪,有人说我是佛,但谁敢证实。 我孤独地存在于天地间,造化无法命令我。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山中修行者的形象,通过对比修行前后的变化,展现了修行者超脱世俗、心无旁骛的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面瘠疑饥成”、“肌泽匪浣净”等,形象地刻画了修行者的外貌和内心状态。同时,通过“动偶不知动,静至不觉静”等句,表达了修行者对动静的超越理解。整首诗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禅意,体现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