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瓜词时提学公黜诸生貌寝者

· 沈周
累累黄台瓜种者,欲求售碌碌买食。 人择美弃其陋大,小各随形偏正亦。 随生滋味在其中,包藏那得明君不。 见贤妃臼头女又,不见贤相跛足子。 呜呼貌取岂尽瓜,外陋安知中自美。 愿华一脔请君尝,滋味分明为君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ù):罢免,革除。
  • 貌寝:外貌丑陋。
  • 累累 (lěi lěi):形容瓜果繁多。
  • 黄台瓜:指成熟的瓜果。
  • 碌碌 (lù lù):形容平凡,无特别之处。
  • 择美弃其陋:选择美好的,抛弃丑陋的。
  • 臼头女:指外貌平凡或丑陋的女子,但内在贤惠。
  • 跛足子:指身体有残疾的人,但可能具有贤能。
  • (luán):切成小块的肉。

翻译

成熟的瓜果繁多,种瓜的人想要出售,而买瓜的人则碌碌无为地挑选食用。人们总是选择美好的,抛弃那些外貌丑陋的,大小形状各异,好坏也各随其形。瓜的味道就在其中,包藏的甜美不是明君所能一眼看穿的。

不见贤妃是那外貌平凡的女子,也不见贤相是那身体有残疾的人。唉,仅凭外貌怎能完全判断瓜的好坏,外表丑陋又怎能知道内在的美好。愿意为君尝一小块瓜肉,其滋味分明,甘愿为君而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瓜果的比喻,讽刺了人们常以外貌取人的偏见。诗中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即使是外貌丑陋或有缺陷的人,也可能拥有高尚的品质和才能。诗人通过对比“贤妃臼头女”和“贤相跛足子”,表达了对以貌取人现象的不满,并呼吁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象。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