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吟

· 沈周
贫女勿多怨,怨多乱心思。 慕富不知分,厌贫不知时。 折荆聊约发,金钗同一施。 练布与锦段,适煖同一宜。 贫者岂长贫,时至会有期。 在时不在贫,嫁德不嫁姿。 请看臼头女,终为王者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约发:束发,这里指用荆条代替发簪。
  • :使用。
  • 练布:粗布。
  • 锦段:锦缎,华丽的丝织品。
  • 适煖:适合保暖。
  • 时至:时机到来。
  • 嫁德:嫁给品德。
  • 姿:美貌。
  • 臼头女:指贫贱出身的女子。
  • 王者妃:国王的妃子。

翻译

贫穷的女子啊,不要过多地抱怨,抱怨多了会扰乱你的心绪。羡慕富贵却不知自己的本分,厌弃贫穷却不知时机的重要性。折下荆条来束发,与使用金钗一样得体。粗布和锦缎,只要适合保暖,同样适宜。贫穷的人难道会永远贫穷吗?时机一到,总会有转机。重要的是时机,而不是贫穷本身。嫁给品德高尚的人,而不是只看外表的美貌。请看那些出身贫贱的女子,最终也能成为国王的妃子。

赏析

这首作品以贫女为视角,劝诫她们不要因贫穷而过多抱怨,强调了时机和内在品德的重要性。诗中通过对比荆条与金钗、粗布与锦缎的使用,表达了物质条件的相对性,以及适时把握机遇的重要性。最后以臼头女终成王者妃的例子,鼓励贫女保持信心,相信命运的转机。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女性的同情与鼓励。

沈周

沈周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 10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