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武修文: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 王言:帝王的言语。
- 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 衮钺:古代帝王赐予有功之臣的礼服和斧钺,象征权力和荣誉。
- 笾铏: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 垂衣:形容帝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
- 升龙象:指帝王的象征,如龙袍、龙椅等。
- 赐墨:赐予的墨宝,指帝王的书法作品。
- 翥凤形:形容书法笔势飞动,如凤凰展翅。
- 茂陵:指汉武帝的陵墓。
- 裕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翻译
在圣明的朝代,我们停止了武备,开始提倡文教,大家都说皇帝的话就像六经一样经典。宋朝的历史中,新的衮钺被重新赐予,孔子的庙宇里也增加了新的笾铏。皇帝穿着龙袍,大家都仰望着他的威严,赐予的墨宝都像是凤凰展翅一样美丽。回首看看茂陵的松柏树,春天来临时,它们依然向着裕陵的方向青翠。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为悼念大行皇帝而作的挽歌。诗中,李东阳赞颂了皇帝的文治武功,以及他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通过对比宋史和孔庭的增饰,诗人表达了对皇帝文治的崇敬。诗的后两句通过对茂陵和裕陵的描绘,寄托了对皇帝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皇帝的深切哀思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