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秋日恭陪王侍御老师往宁阳奉祭太师祠限韵

千秋流韵使人思,下马城隅拜旧祠。 召杜堂前歌乐只,冷风亭畔弄流飔。 山僧迓客开閒院,父老逢人话往时。 樗散亦叨门下士,一杯明水荐江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申:这里指的是年份,具体年份需要根据历史背景确定。
  • 王侍御:侍御是古代官职名,王侍御即姓王的侍御。
  • 宁阳:地名,今山东省宁阳县。
  • 太师祠:供奉太师的祠堂,太师是古代官职,位列三公,地位极高。
  • 召杜堂: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地名或建筑名。
  • 冷风亭:地名或建筑名,具体位置不详。
  • 流飔:微风,飔(sī)。
  •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 樗散:樗(chū),指不材之木,比喻无用之人;散,指散人,即闲散之人。
  • 门下士:门生,指在老师门下学习的学生。
  • 明水:古代祭祀时用以供奉的水,象征清洁。
  • 江蓠:一种香草,蓠(lí)。

翻译

在庚申年秋日,我有幸陪同王侍御老师前往宁阳,去拜祭太师的祠堂。在城隅下马,我们向那座古老的祠堂致敬,感受着千年的韵味,激发着深远的思考。在召杜堂前,我们歌颂着欢乐,而在冷风亭畔,我们享受着微风的拂动。山中的僧人迎接我们的到来,打开了宁静的院落;当地的父老们遇到了我们,便谈论起往昔的时光。我虽如樗木般无用,却也荣幸地成为了老师门下的学生,我手持一杯明净的水,献上江蓠,以此表达我的敬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陪同老师前往宁阳拜祭太师祠的情景,通过对古祠、堂前、亭畔等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诗中“千秋流韵使人思”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也体现了对过去的深切怀念。后文通过与山僧、父老的交流,进一步以人物的活动和对话,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结尾处,作者以自谦之词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传世者有《鹤汀集》十卷,其中诗集七卷、文集二卷,卷一〇附录其弟李之标文度《凫渚集》。原刻《朱厓集》,一集《浮槎草》,二集《可庐草》,三集《歇园草》,四集《和苏草》,五集《韵语》,今已不传,惟附见于《鹤汀集》之中。《鹤汀集》前有李本宁《圭山副藏叙》、韩上桂《北游草叙》二文,可供参考。康熙《新会县志·艺文下》录其诗三十一首、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八首,《明诗纪事》六首。《鹤汀集》录有邑志小传、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 13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