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利西泰

· 李贽
逍遥下北溟,迤逦向南征。 刹利标名姓,仙山纪水程。 回头十万里,举目九重城。 观国之光未,中天日正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利西泰:即利玛窦,意大利的传教士。
  • 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
  • 刹利:古印度四种姓之一。
  • 北溟(míng):亦作“北冥”,北海。

翻译

自在逍遥地前往北海,曲折连绵地向南行进。以刹利来表明他的名姓,在仙山记录他行走过的水路路程。回头已走过十万里之遥,举目能望见那高高的九重城。观察国家的光辉景象还未结束,天空中太阳正明亮耀眼。

赏析

这首诗是李贽写给利玛窦的。诗中描述了利玛窦的行程,从北到南,路途遥远,既点明了他的来处,又突出了他的行程之艰辛。“刹利标名姓”强调了他的独特身份。后面通过“回头”“举目”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格局。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积极的展望。整首诗意境开阔,既有对利玛窦个人经历的写照,也反映了作者对与外国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李贽

李贽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