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尚书镇太原

· 姚合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授钺(yuè):授予军权。
  • 倾朝:整个朝廷。
  • 麾幢(huī chuáng):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
  • 代马:指代地的马,代地多良马。
  • 龙相杂:形容马匹雄壮如龙。
  • 汾河:黄河支流,流经山西。
  • 海暗连:比喻河流宽广如海。
  • 远戎:远方的戎狄,指边疆的异族。
  • 移帐幕:迁移营帐,指军队调动。
  • 高鸟避旌旃(jīng zhān):高飞的鸟避开军旗,形容军威盛大。
  • 防秋:指秋季的边防。
  • 垒近:指军事防御工事靠近。
  • 入塞:进入边塞。
  • 身先:身先士卒,带头冲锋。
  • 科名:科举考试的名次。
  • 散材:无用之材,自谦之词。
  • 琐闱:指宫廷中的小门,这里指朝廷。

翻译

儒生被授予军权,显得尊贵无比,整个朝廷的人都来参加送行的宴会。指挥军队的旗帜在省城飘扬,礼乐之声即将随着军队到达边疆。代地的良马雄壮如龙,与汾河的宽广如海相连。远方的戎狄迁移营帐,高飞的鸟儿避开军旗,因为军威盛大。天下屯兵的地方,皇家的威严在破虏之年达到顶峰。秋季边防时,嫌军事防御工事太近,进入边塞时,必定身先士卒。朝廷内外恩宠重重,科举考试的名次年年接连不断。像我这样的无用之材,只能在朝廷的小门边老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狄尚书镇守太原的盛况,通过“授钺”、“倾朝”、“麾幢”等词语展现了狄尚书的尊贵和朝廷的重视。诗中“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等句,以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边疆的辽阔和军队的威武。后半部分则通过“防秋”、“入塞”等词语,强调了狄尚书的军事才能和身先士卒的精神。结尾以自谦之词“散材”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狄尚书的敬佩及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姚合

姚合

唐陕州硖石人,一说吴兴人。姚崇曾孙,一说姚崇曾侄孙。宪宗元和十一年进士。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敬宗宝历中为监察御史。文宗大和中,出为金、杭州刺史。入为谏议大夫,改给事中。时民诉牛羊使夺其田,诏朱俦覆按,猥以田归使,合劾发其私,以地还民。官终秘书监。工诗,其诗称武功体。与贾岛并称贾姚或姚贾。曾选王维、钱起等人诗编为《极玄集》。有诗集等。 ► 5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