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 孟郊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师旷:古代著名的音乐家,善于辨音。
  • 孤桐:指孤立的桐树,比喻高洁的人或物。
  • 正声:纯正的音乐,这里指高雅的诗歌或音乐。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这里指懂得欣赏高雅艺术的人。
  • 大朴:原始的、未经雕琢的美好状态。
  • 韵俗:与世俗相合。
  • 触邪冠: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官员的职位。
  • 逮逐:追赶。
  • 南飞鸿:指南飞的雁,比喻远行的人。
  • 太守章:太守的印章,代表太守的权威。
  • 华毂熊:华丽的车辆和熊皮,代表高贵的地位。
  • 商山:山名,这里指道路艰险。
  • 楚水:水名,这里指水流湍急。
  • 惊潨:(潨:cóng)急流。
  • 光阴:时间。
  • 载同:共同经历。
  • 新愁:新的忧愁。
  • 良会:美好的相聚。

翻译

师旷能听出群木中的孤桐之音,自然能辨识出独特的高洁之物。 高雅的音乐正等待知音的赏识,愿从原始的美好中涌现出来。 真正的知音不会随波逐流,独立地保持着古风。 忽然间挂起了官员的帽子,随即追赶着南飞的雁群。 太守的印章庄严而显赫,华丽的车辆和熊皮彰显高贵。 商山之路崎岖不平,楚水之中急流汹涌。 日月虽远在千里之外,但光阴流转却难以共同经历。 新的忧愁徒然积累,美好的相聚又怎能通达。

赏析

这首诗是孟郊送别卢虔赴任复州的作品,通过师旷听木、孤桐、正声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展现了诗人坚守古风、不随流俗的品格。后文通过“触邪冠”、“南飞鸿”等形象,隐喻了卢虔的官职变动和离别之情。结尾的“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的思念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的不妥协态度。

孟郊

孟郊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5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