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感怀

豺虎犯天纲,升平无内备。 长驱阴山卒,略践三河地。 张侯本忠烈,济世有深智。 坚壁梁宋间,远筹吴楚利。 穷年方绝输,邻援皆携贰。 使者哭其庭,救兵终不至。 重围虽可越,藩翰谅难弃。 饥喉待危巢,悬命中路坠。 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 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空城唯白骨,同往无贱贵。 哀哉岂独今,千载当歔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豺虎:比喻凶恶的敌人。
  • 天纲:天道的法则,这里指国家的法律和秩序。
  • 阴山: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 三河:古代地名,指黄河、洛河、伊河三河流域,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张侯:指张巡,唐朝名将,曾在睢阳抵抗安史之乱的叛军。
  • 忠烈:忠诚而英勇。
  • 坚壁:坚守城池。
  • 梁宋: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河南一带。
  • 吴楚:古代地名,指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北一带。
  • 穷年:整年,长期。
  • 绝输:断绝供应。
  • 携贰:背叛,不忠。
  • 藩翰:比喻国家的边疆和重要地区。
  • 危巢:比喻危险的境地。
  • 坚贞志:坚定的意志和忠诚。
  • 宿将:老将,有经验的将领。
  • 降贼庭:投降敌人。
  • 歔欷:叹息声。

翻译

凶恶的敌人侵犯了国家的法律和秩序,国家在和平时期没有做好内备。敌人长驱直入,从边疆地区侵入中原。张侯是一位忠诚而英勇的将领,他有着深厚的智慧和济世之才。他坚守在梁宋之间,远筹吴楚的利益。整年都在断绝供应,邻国的援助也都背叛了。使者在朝廷上哭泣,但救兵始终没有到来。虽然重重包围可以突破,但国家的边疆和重要地区实在难以放弃。饥饿的喉咙等待着危险的境地,生命悬在中途可能随时坠落。宁愿被锋利的刀刃杀死,也不愿放弃坚定的意志和忠诚。老将投降了敌人,只有儒生独自保全了义气。空城中只剩下白骨,一同前往的人无论贵贱都已不在。这悲哀岂止是今天才有,千百年来人们都在为此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睢阳的战乱景象,通过对比忠诚与背叛、坚守与投降,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诗中,“张侯”作为忠烈的代表,与投降的老将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坚守正义的重要性。同时,诗人通过对战乱后果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沉痛,是对历史悲剧的有力控诉。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