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嵩山

· 吴融
三十六峰危似冠,晴楼百尺独登看。 高凌鸟外青冥窄,翠落人间白昼寒。 不觉衡阳遮雁过,如何钟阜斗龙盘。 始知万岁声长在,只待东巡动玉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五岳之一,古称“中岳”。
  • 三十六峰:指嵩山的三十六座主要山峰。
  • 危似冠:形容山峰高耸,像戴在头上的冠冕。
  • 晴楼:晴朗天气下的楼阁。
  • 百尺:形容楼阁很高。
  • 青冥:指天空。
  • 翠落:翠绿的山色仿佛从天而降。
  • 白昼寒:即使在白天也感到寒意,形容山的高峻。
  • 衡阳:地名,在今湖南省。
  • 遮雁过:雁群飞过时被山峰遮挡。
  • 钟阜:指钟山,在今南京市,这里比喻嵩山。
  • 斗龙盘:形容山势蜿蜒如龙。
  • 万岁声:指山中回响的声音,也象征着山的长久。
  • 东巡:指皇帝东巡,古代皇帝巡游四方。
  • 玉鸾:指皇帝的车驾。

翻译

嵩山的三十六座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戴在头上的冠冕,我在晴朗的天气下登上百尺高楼独自远眺。山峰高耸入云,天空显得狭窄,翠绿的山色仿佛从天而降,即使在白昼也感到寒意。不觉间,衡阳的雁群飞过时被山峰遮挡,嵩山与钟山相比,山势蜿蜒如龙。我这才明白,山中回响的万岁声长久不息,只待皇帝东巡时,玉鸾车驾的到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嵩山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通过“三十六峰危似冠”、“青冥窄”、“白昼寒”等词句,生动地表现了山的高峻和气势。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嵩山与衡阳、钟山相比,突出了嵩山的雄伟;而“万岁声”和“玉鸾”则寓意着山的长久和皇权的尊贵。整首诗意境开阔,语言凝练,表达了对嵩山的赞美和对皇权的向往。

吴融

吴融

吴融,字子华,吴翥孙,唐越州山阴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享年五十四岁。唐昭宗龙纪进士。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后以礼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唐昭宗反正,御南阙受贺,融最先至,草十数诏,语当意详,进户部侍郎。终翰林承旨。有《唐英歌诗》。 ► 302篇诗文

吴融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