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里谣效古歌

· 李绅
乡里儿,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 乡里儿,醉还饱,浊醪初熟劝翁媪。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 劝年少,乐耕桑。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 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父渔子猎日归暮,月明处处舂黄粱。 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鼓腹那知生育恩。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 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乡里儿,莫悲咤。 上有明王颁诏下,重选贤良恤孤寡。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 乡里儿,终尔词。我无工巧唯无私,举手一挥临路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桑麻郁郁:桑树和麻类植物茂盛的样子。
  • 禾黍肥:庄稼长得肥壮。
  • 褴襦:破旧的短衣。
  • 絺:细葛布。
  • 兄锄弟耨:兄弟们一起耕作。
  • 妻在机:妻子在织布机旁织布。
  • 蓬扉:用蓬草编成的门。
  • 浊醪:浊酒。
  • 翁媪:老翁和老妇。
  • 鸣鸠拂羽:斑鸠振翅飞翔。
  • 齐和:一起和谐地。
  • 鲂:一种淡水鱼。
  • 舂黄粱:捣碎黄米。
  • 鼓腹:吃饱肚子。
  • 朱轓:红色的车帘,指高官的车。
  • 卢鹊喧:狗和喜鹊的叫声。
  • 唧唧力力:形容忙碌的声音。
  • 烹鸡豚:煮鸡和猪。
  • 悲咤:悲伤叹息。
  • 明王:贤明的君王。
  • 恤孤寡:关怀孤儿和寡妇。
  • 驱五马: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一种礼仪。
  • 留犊投钱:留下小牛,投入钱币,表示感谢。
  • 终尔词:结束你的话。
  • 工巧:技艺高超。
  • 举手一挥:比喻简单迅速的行动。

翻译

乡里的孩子们啊,桑树和麻类植物茂盛,庄稼长得肥壮,冬天有破旧的短衣,夏天有细葛布。兄弟们一起耕作,妻子在织布机旁织布,夜晚狗不叫,打开用蓬草编成的门。

乡里的孩子们啊,吃饱喝足,浊酒刚煮好,劝老翁和老妇喝。斑鸠振翅飞翔,知道年景好,一起和谐地踏着春草,和杨花一起。

劝年轻人,快乐地耕作和养蚕。让君王为我剪除荆棘,让君王为我驱赶豺狼。

林中没有老虎,山里有鹿,水底没有蛟龙,有鱼。父亲捕鱼,儿子打猎,日落时归家,月明时到处捣碎黄米。

乡里的孩子们啊,东家的父老对你们说,吃饱肚子哪知生育的恩情。不要让太守驾着红色的车帘驰骋,悬挂的鼓一响,狗和喜鹊的叫声喧闹。

恶声的主吏在你门前叫嚣,忙碌地煮鸡和猪。乡里的孩子们啊,不要悲伤叹息。

上面有贤明的君王颁布诏令,重新选贤良,关怀孤儿和寡妇。春天慢慢地驱赶五匹马,留下小牛,投入钱币,表示感谢。

乡里的孩子们啊,结束你的话。我没有高超的技艺,只是无私,举手一挥,面对岔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对桑麻、禾黍、褴襦、絺等自然和生活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的富饶和安宁。诗中,“兄锄弟耨妻在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乡村家庭的勤劳和团结。后文通过对比“乡里儿”与“太守”、“明王”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喧嚣的厌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热爱。

李绅

李绅

李绅,汉族,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1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