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

· 邵谒
贤哉三握发,为有天下忧。 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 内政由股肱,外政由诸侯。 股肱政若行,诸侯政自修。 一物不得所,蚁穴满山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 朱云若不直,汉帝终自由。 子婴一失国,渭水东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握发:指周公旦勤政,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来接待贤士。
  • 孙弘:指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以开明著称。
  • 不开阁:不开启阁门,指不接纳贤士。
  • 丙吉:西汉丞相,以关心民生著称。
  • 宁问牛:宁可关心牛的生死,也不关心国家大事。
  • 股肱:比喻辅佐君主的大臣。
  • 诸侯:古代分封的各国国君。
  • 一物不得所:指任何事物如果不得其所,都会引起问题。
  • 蚁穴满山丘:比喻小问题不解决会积累成大问题。
  • 朱云:西汉时期的直言敢谏的官员。
  • :正直,直言不讳。
  • 汉帝:指汉朝的皇帝。
  • 自由:指不受约束,任意妄为。
  • 子婴:秦朝的末代皇帝,后被刘邦所灭。
  • 渭水:流经长安的一条河。

翻译

贤明的人啊,三次中断洗发来处理国事,这是因为他心中有天下的忧虑。 公孙弘不开启阁门接纳贤士,丙吉宁可关心牛的生死,也不关心国家大事。 国家的内政由辅佐君主的大臣负责,外政则由各国的国君管理。 如果大臣们能够正直地执政,各国的国君自然也会自我修养。 任何事物如果不得其所,小问题也会积累成大问题,就像蚁穴遍布山丘。 不要说万木的死亡不是因为一片叶子的凋零。 如果朱云不能直言不讳,汉朝的皇帝就会任意妄为。 子婴一旦失去了国家,渭水依旧东流不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清明、君臣关系的看法。诗中,“三握发”形象地描绘了贤君勤政的形象,而“孙弘不开阁,丙吉宁问牛”则讽刺了那些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官员。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比喻和历史典故,强调了政治清明的重要性,以及小问题不解决会积累成大问题的观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怀。

邵谒

唐韶州翁源人。少为县吏,触县令怒,被逐。遂截发悬于县门,发愤读书,博通经史。懿宗咸通七年赴京,隶国子监。工诗,所作多刺时事。 ► 37篇诗文

邵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