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梁未央先生
天心去汉祚,风云失其时。
闯贼倾宇内,边腹遂不支。
岂知代谢日,乃与吾生期。
吾友天下士,志节称古仪。
平居辨生死,气义明安危。
高怀薄云汉,迅笔驰蛟螭。
世末求贤良,粤尚一旅师。
当谓应昌运,出则为鼎鼒。
尊俎可折冲,兵食无以资。
九牧趋一羊,冠履多倒施。
重关漫不戒,敌岂从天遗。
惟公殉大义,束带扬须眉。
上辞列圣祖,下告宗庙私。
殒身没深渊,比宋三男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祚 (zuò):指皇位、国统。
- 闯贼:指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
- 边腹:指国家的边疆和内地。
- 代谢:指朝代的更替。
- 鼎鼐 (dǐng nài):古代的烹饪器具,比喻重要的职位或地位。
- 尊俎 (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比喻宴席。
- 折冲:指在宴席上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 九牧:指九州,即全国。
- 冠履:指官员的帽子和鞋子,比喻官员的职位。
- 倒施:指颠倒、错乱。
- 殉 (xùn):为正义或信仰而牺牲生命。
- 列圣祖:指历代圣明的祖先。
- 宗庙:指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指国家。
- 三男儿:指宋朝的岳飞、文天祥、陆秀夫三位忠臣。
翻译
天意似乎已经抛弃了汉朝的国运,风云变幻失去了应有的时机。 李自成等起义军席卷全国,国家的边疆和内地终于无法支撑。 谁知道朝代的更替之日,竟然与我们的生命相遇。 我的朋友们都是天下英才,他们的志向和节操堪称古人的典范。 平日里他们能够分辨生死,气节和义气能够明辨安危。 他们胸怀高远,心志超越云汉,笔下的文字如同蛟龙般奔腾。 在这个末世,国家寻求贤良之士,广东尚有一支军队。 本以为这是顺应天命的昌盛之运,他们出来就能担任重要的职位。 在宴席上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但兵力和粮食却无法得到支持。 全国都像是一群羊,官员的职位多有颠倒错乱。 重重关卡漫不经心地不加戒备,敌人难道是从天而降的吗? 只有先生您为了大义而牺牲,束紧腰带,扬起须眉。 向上辞别了历代圣明的祖先,向下告诉了宗庙中的私情。 您殒身于深渊之中,与宋朝的三位忠臣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梁未央先生的深切哀悼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张穆通过对天意、风云、朝代更替的描绘,反映了明朝末年的动荡不安。他赞扬了梁未央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牺牲精神,将其与宋朝的忠臣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崇敬。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混乱的无奈。
张穆的其他作品
- 《 碧玉洞观瀑 》 —— [ 明 ] 张穆
- 《 画马题 其五 》 —— [ 明 ] 张穆
- 《 客谈上莞罗氏山居幽胜欲托迹避世诗以寄之 》 —— [ 明 ] 张穆
- 《 余友韩耳叔文恪公之仲子死于难托生刘两成为子刘亦余友也托生之前梦耳叔入室遂产及能言刘有姑戏之曰汝为谁顿有悟曰我父为官我兄为和尚余为人刃今五年不复记忆余喜续三生之缘诗寄两成令示之 》 —— [ 明 ] 张穆
- 《 村落有士人慕画漫应之 》 —— [ 明 ] 张穆
- 《 西陵别了明恒见破有诸上人 》 —— [ 明 ] 张穆
- 《 龙川元夜饮褚邑令衙斋 其一 》 —— [ 明 ] 张穆
- 《 读荆轲传 》 —— [ 明 ] 张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