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茶山故宅复为贼燬

· 张穆
家同萍梗定何时,空负柴桑掩柳丝。 未雨拙鸠怜有妇,在阴鸣鹤已无儿。 道从得丧知深浅,梦亦艰难出乱离。 已向有生明幻影,求心时作牧牛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
  • 柴桑: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这里指代诗人的故乡。
  • 拙鸠:比喻笨拙的人,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鸣鹤:比喻有才华或有品德的人。
  • 得丧:得失。
  • 幻影:虚幻的景象或事物。
  • 牧牛词:指放牧时唱的歌,这里可能指诗人寻求心灵平静的方式。

翻译

家如同漂泊的萍梗,何时才能安定?空对着柴桑的柳丝,感到无奈。 未雨绸缪时,我这笨拙的鸠鸟可怜地有伴侣相伴,而在阴暗处鸣叫的鹤却已无子嗣。 通过得失,我深知人生的深浅,即使在梦中,也艰难地逃离乱世。 我已经明白生命如同幻影,为了寻求心灵的平静,时常创作牧牛的歌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沦丧、生活漂泊的深切感慨。诗中,“家同萍梗”、“空负柴桑”描绘了诗人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而“拙鸠怜有妇”、“鸣鹤已无儿”则通过对比,抒发了诗人对家庭和未来的忧虑。后两句“道从得丧知深浅,梦亦艰难出乱离”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局的深刻认识,以及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最后,诗人通过“牧牛词”表达了对心灵平静的渴望,体现了在乱世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悟。

张穆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敬之。张和弟。正统四年进士。任工部主事,累官至浙江布政司右参政。有《勿斋集》。 ► 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