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五日赏菊

· 张弼
万卉凋残十月终,幽花犹吐旧时丛。 聊携甫里黄金橘,自醉华亭白发翁。 公道乾坤均润泽,私门桃李不同风。 东篱人去无知巳,矫首天涯数断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卉:各种花草。
  • 凋残:凋零残败。
  • 幽花:指菊花,因其开在深秋,故称幽花。
  • 犹吐:依然开放。
  • 旧时丛:往年的花丛。
  • 甫里:地名,指作者的故乡。
  • 黄金橘:指金黄色的橘子。
  • 华亭:地名,这里指作者所处的地方。
  • 白发翁:指作者自己,因年老而头发已白。
  • 公道:公正的道理。
  • 乾坤:天地。
  • 润泽:滋润,这里指天地间的恩泽。
  • 私门:私人门户,指个人家庭。
  • 桃李:比喻学生或弟子,这里指作者的门生或追随者。
  • 不同风:风格不同,指与作者的志趣不一致。
  • 东篱:指种菊的地方,出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无知巳:没有知心的朋友。
  • 矫首:抬头。
  • 断鸿:断雁,比喻孤独无伴。

翻译

在十月的末尾,各种花草都已凋零残败,只有菊花依然在旧时的花丛中绽放。我带着故乡的金黄橘子,独自在华亭这个地方,醉眼朦胧地看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样子。天地间的恩泽是公正的,而我的门生们却与我有不同的志趣。自从东篱下的人离去后,我便没有了知心的朋友,只能抬头望向天边,数着孤独的断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对比凋零的花草与依然绽放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诗中,“黄金橘”与“白发翁”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知音难寻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无奈接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晚年的心境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