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江邑

· 张弼
迢迢向宾州,行止不可测。 亭午抵迁江,逮晓发不得。 邑戍两空宇,传舍四徒壁。 野火明山椒,寒城坐幽寂。 蕉花宛含丹,相对日再赅。 营营三四吏,鸠夫醉所适。 眷有儒衣冠,送迎到郊域。 要治旷官僚,岂独行者惕。 盖亦念所重,况此邻反侧。 寄语当路人,勿诿地荒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
  • 亭午:正午。
  • 逮晓:直到天亮。
  • 邑戍:城邑的守卫。
  • 传舍:古代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
  • 山椒:山顶。
  • (gāi):完备,齐全。
  • 营营:忙碌的样子。
  • 鸠夫:聚集的人。
  • 儒衣冠:指儒生,即读书人。
  • 郊域:郊外的地方。
  • 要治:重要的治理。
  • 反侧:反复无常。
  • 诿:推卸责任。

翻译

遥远地前往宾州,行程难以预测。正午时分到达迁江,直到天亮也无法出发。城邑的守卫空无一人,传舍四面徒然墙壁。野火在山顶明亮,寒冷的城池坐落在幽静之中。芭蕉花仿佛含着丹红,相对而坐,日复一日地完备。忙碌的几个官吏,聚集的人在醉意中寻找去处。眷恋着儒生的衣冠,送行到郊外的地方。重要的治理旷废了官僚,岂止是行者感到惕惧。也应该考虑到所重视的,何况这里邻近反复无常之地。寄语那些当权者,不要推卸责任说地方荒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所见所感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迁江邑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官员的怠惰。诗中“邑戍两空宇,传舍四徒壁”等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荒芜的画面,而“要治旷官僚,岂独行者惕”则表达了对治理不力的忧虑。最后,诗人寄语当权者,不应以地荒僻为由推卸责任,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批判。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