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从军榆关

少年负侠骨,悲歌志不平。 偶探黄石卷,欲赴白登城。 锦瑟炉头醉,雕戈马上横。 功成报天子,当作鲁书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侠骨:指武侠般的豪迈气概。
  • 悲歌:指慷慨激昂的歌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感。
  • 黄石卷:指兵书,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得黄石公授书。
  • 白登城: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 锦瑟:华美的瑟,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雕戈:雕刻精美的戈,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
  • 鲁书生:指孔子,孔子是鲁国人,这里比喻功成名就后,希望像孔子那样有学问和德行。

翻译

少年时怀揣着侠义之心,悲壮的歌声中透露出不平之志。 偶然间探索了兵书,渴望前往白登城一战。 在锦瑟和炉火旁醉倒,雕饰的戈在马上横放。 成功后向天子报告,希望成为像鲁国书生孔子那样的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少年侠士的豪情壮志。诗中,“侠骨”与“悲歌”展现了少年的英勇与对不公的抗争精神。通过“黄石卷”与“白登城”的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军事智慧与战场荣耀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锦瑟炉头醉”与“雕戈马上横”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少年侠士的潇洒与英勇。结尾的“鲁书生”则是对功成名就后,希望成为有学问和德行之人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侠义精神的赞美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梁元柱

梁元柱,召补福建道御史。三年,监北京乡试。旋奉敕按云南,便道归省,连遭父母之丧,起补广西参议,未赴而病卒。有《偶然堂集》四卷。事见罗孙耀撰墓志铭、吴元翰撰行状。清黄培彝修康熙十三年刊《顺德县志》卷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