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孟秋十三夕家奉准提镜乍发光与儿其振共瞻礼恭赋以纪其事
念发菩提愿,应在夙世工。
兹误落尘网,清饮冰露中。
一室各愿力,辄应如叩钟。
孟秋盂兰前,此际天人通。
瑞相夜现光,将谓发众蒙。
我有先严慈,皆以德淑终。
每感持法谛,哀广冥福功。
愿随五毫彩,永住空界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菩提愿:佛教术语,指追求觉悟的心愿。
- 夙世:前世。
- 尘网:比喻世俗的束缚。
- 冰露:比喻清净无染的心境。
- 愿力:佛教术语,指发愿后所产生的力量。
- 叩钟:敲钟,比喻得到回应。
- 盂兰:盂兰盆节,佛教节日,用以祭祀祖先和超度亡魂。
- 天人通:与天界众生沟通的能力。
- 瑞相:吉祥的征兆。
- 先严慈:已故的父母。
- 德淑:品德美好。
- 持法谛:坚持佛法真理。
- 冥福:为亡者祈求的福报。
- 五毫彩:佛教中五种颜色的光芒,代表五方佛。
- 空界空:佛教中的空性,指一切现象的本质是空。
翻译
我心中怀抱着追求觉悟的愿望,这应该是我前世的修行所致。 如今我误入世俗的束缚,内心保持着清净无染。 在这个房间里,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了回应,就像敲钟一样清晰。 在孟秋的盂兰盆节之前,我与天界众生有了沟通。 那个夜晚,吉祥的征兆显现了光芒,我以为这是启发众生的时刻。 我已故的父母都是品德美好的人,我常常感激他们坚持佛法真理,为亡者祈求福报。 我愿追随五方佛的光芒,永远居住在空性的境界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先人的怀念。诗中,“菩提愿”、“夙世工”等词语体现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向往和对自己前世修行的肯定。通过“尘网”、“冰露”等比喻,描绘了作者在世俗中的心境和对清净的追求。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盂兰”、“天人通”等佛教节日和概念,表达了对先人的怀念和对佛教教义的坚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教修养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