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奚元启六首

· 张弼
周师南下昔平徐,闻道雷霆势莫如。 争似皇明崇礼乐,尽投戈甲事诗书。 天临黄阁延三老,昼永青宫坐二疏。 何幸微臣也遭际,云衢发轫致身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hóu):答谢,酬答。
  • 奚元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周师:指周朝的军队。
  • 南下:向南行进。
  • 平徐:平定徐地,徐为古代地名。
  • 雷霆:比喻声势浩大,迅猛有力。
  • 争似:怎似,如何比得上。
  • 皇明:对当时明朝的尊称。
  •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尽投戈甲:完全放下武器,意指停止战争。
  • 事诗书:从事文学和学问。
  • 天临黄阁:指皇帝亲临黄阁,黄阁是古代官署名。
  • 延三老:延请三位老者,三老在古代指有德行的长者。
  • 昼永青宫:青宫指东宫,即太子居住的地方,昼永指白昼漫长。
  • 坐二疏:指坐在两位疏远的人之间,疏指关系疏远。
  • 微臣:谦称,指自己。
  • 遭际:遭遇,指得到机会。
  • 云衢:云中的道路,比喻高位。
  • 发轫:开始出发,比喻事业的开始。
  • 致身:献身,投身。

翻译

昔日周朝的军队南下平定徐地,声势之大如同雷霆一般。但如何比得上我们明朝崇尚礼乐,大家都放下武器,投身于文学和学问之中。皇帝亲临黄阁,延请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白昼漫长,我在东宫坐在两位关系疏远的人之间。我何其幸运,也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开始在高位上展开我的事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周朝军队的威武与明朝崇尚礼乐的和平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明朝文化繁荣的赞美。诗中“尽投戈甲事诗书”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从战乱到和平、从武力到文化的转变。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参与这一时代盛事的自豪和庆幸。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文化繁荣的由衷赞美。

张弼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