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秀野刘丈二首

· 朱熹
一去屏山今几春,归来三径但荒榛。 剪除便觉风烟好,徙倚还惊物色新。 楼外千林遮去路,阶前一水恋行尘。 劝君更作留连计,同社追游苦未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屏山:山名,这里可能是诗人曾居住或游览过的地方。
  • 三径旧指归隐者的家园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在园中开辟三条小径,只与羊仲、求仲来往。后人以“三径”代称隐士居住的地方。
  • 荒榛(zhēn):丛生的荒草,形容地方荒芜。
  • 徙倚:徘徊、流连。
  • 物色:景色、景致 。
  • 同社:指志同道合,一起结社的人,这里指一同游玩的朋友。

翻译

离开屏山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好几个年头了,回来后看到家园的庭院小路早已长满了荒草,一片荒芜。将那些荒草杂物清除之后,顿时觉得这里的风光烟景都变得美好起来,在园中徘徊流连,更惊奇于周边的景致焕然一新。楼外那大片的树林仿佛遮蔽了前行的道路,台阶前的一湾流水好像眷恋着行人离去时扬起的尘土。真心劝您再好好考虑多停留一阵子,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玩欢聚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与友人刘丈重游故地时所作。开篇“一去屏山今几春,归来三径但荒榛”,以时间与眼前景象的对比,营造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通过“荒榛”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故园长久无人照料的荒芜。

“剪除便觉风烟好,徙倚还惊物色新”两句,诗人通过修葺整理后的感受,表达了对故地生机重现的喜悦。 “风烟好” “物色新”不仅描绘出景色的宜人,更透露出诗人内心重新焕发出的愉悦之情。

“楼外千林遮去路,阶前一水恋行尘”运用拟人手法,“遮去路”的树林仿佛对行人有挽留之意;“恋行尘”赋予了流水眷恋游人离去痕迹的情感,自然景色之间皆有深情,增添了浓重的不舍之情。

结尾“劝君更作留连计,同社追游苦未频”直抒胸臆,劝告友人要留下来,感慨一同游玩的时光太少,凸显出友人相聚的珍贵以及对这段情谊的重视,友情的真挚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整诗情景交融,既有对旧地的复杂情感,又尽显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