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学观大阁

· 朱熹
令尹弦歌不下堂,叱嗟层观丽扶桑。 朱甍碧瓦临无地,散帙投壶乐未央。 得意溪山供徙倚,忘情鱼鸟共徜徉。 应观物我同根处,剖破藩篱即大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尤溪县学:尤溪的县学。县学一般指古代官方在县城设立的学府。
  • 令尹弦歌不下堂:“令尹”,指尤溪县令;“弦歌”,用弦乐器伴奏而歌,这里表示县令治理政务之余悠然闲适的生活状态。意思是县令治理有方,政务不繁忙,能悠闲地在公堂弹奏歌唱。
  • ****叱嗟(chì jiē ):呼喊、呵斥声,这里形容大阁建造时的热闹场景,有号令驱使建设之意。
  • ****层观(guàn ):高楼、高阁的意思。
  • 丽扶桑:扶桑,神话中海外的大树,传说太阳从这里升起;“丽扶桑”意思是大阁和扶桑一样壮丽,可理解为大阁高大壮美如同与太阳升起的地方相辉映。
  • 朱甍(méng )碧瓦:朱红色的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形容建筑色彩华丽。
  • 临无地:大阁高耸,仿佛下临万丈深渊,没有依托似的,突出大阁的雄伟和险峻。
  • ****散帙(zhì ):打开书卷,指读书。
  • 投壶: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
  • 乐未央:快乐没有穷尽。
  • 徙倚:徘徊、彷徨、流连不去的样子。
  • ****徜徉(cháng yáng ):自由自在地行走、徘徊。
  • 藩篱: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这里可引申为界限、隔阂。
  • **大方:原指大道之家,后泛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这里可理解为领悟到深刻的道理,达到很高的境界。

翻译

尤溪县令治理政务悠闲,常在公堂悠然歌唱。一声令下,高耸壮丽的大阁如同与日出之地相辉映般拔地而起。那大阁朱红的屋脊、碧绿的琉璃瓦,高高耸立,仿佛下临无尽虚空。在这里打开书卷阅读,又玩起投壶游戏,快乐无穷无尽。惬意之时,在溪山之间流连徘徊,尽情欣赏美景;忘却俗念与鱼鸟一同自在漫步。应当领悟到世间万物与自我本是同根同源,打破那彼此之间的界限隔阂就能领悟深远的大道,进入更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尤溪县学观大阁的壮丽景象以及在此处的悠闲惬意生活。开篇通过“令尹弦歌不下堂”塑造出一位从容理政、充满雅趣的县令形象,同时引出大阁的建造。“叱嗟层观丽扶桑”,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大阁建造时的浩大声势和建成后的巍峨壮观,仿佛与日出的奇景相媲美。“朱甍碧瓦临无地,散帙投壶乐未央”细致描绘大阁的华丽外观和阁中读书、游戏等欢乐的生活场景。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将情感融入自然,在溪山间徙倚、与鱼鸟共徜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流露出对恬淡生活的喜爱与享受。最后“应观物我同根处,剖破藩篱即大方”升华主题,传达出对万物同根、超越物我界限从而领悟高深道理的哲学思考,使整首诗不仅有景致之描绘、生活之乐叙,更具思想深度,体现出朱熹作为理学家,在诗歌创作中融合自然美、生活乐与哲理思的独特风格 。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