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景范庐

· 朱熹
非弃清明乐隐居,特因景范面鸳湖。 观澜兴罢春风软,濯足歌残夜月孤。 照貌不须临玉镜,洗心常得近冰壶。 几回鱼跃鸢飞际,识破中庸率性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景范:即范仲淹。
  • 鸳湖:即南湖,在浙江嘉兴。
  • 濯(zhuó)足:洗脚。

翻译

不是舍弃尘世的清明欢乐而去隐居,只是因为面对范仲淹(所建之遗迹)而靠近了鸳湖。观看波澜的兴致结束后春风变得轻柔,唱完洗脚歌后夜里的月亮显得孤单。映照容貌不一定要去面对玉镜,洗涤内心常常能够接近如冰壶般纯净。好几次在鱼跃鸢飞的时候,看破了那中庸率性的图景。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景范庐和周边景色展开,体现了朱熹对范仲淹的敬意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中描绘了春风柔和、月夜孤寂的景象,以及自己面对这些景象时内心的感受,如通过对景的感悟来反思自我、追求内心的纯净。“几回鱼跃鸢飞际,识破中庸率性图”则传达出一种在自然情境中领悟到的智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整体意境清幽,富有哲学意味。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