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丘:高高的土山。
- 层观:高耸的楼观。
- 暮岑:傍晚的山。
翻译
高高的土丘上又有多层的楼观,什么时候能够去登临呢。一眼望去天空广阔无垠尽收眼底,寒冷的江边上排列着傍晚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纳湖周边的景色与氛围。首句提到高丘上的层观,引发了对登临的期待,也暗示了一种向往。后两句写了广阔的天空和寒江边的暮岑,画面开阔而寂寥,给人一种宁静而空旷的感觉。诗人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宁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心境的追求。整体意境空灵,富有诗意。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
朱熹的其他作品
- 《 好事近 》 —— [ 宋 ] 朱熹
- 《 次张彦辅栖贤之作 》 —— [ 宋 ] 朱熹
- 《 昨承诸兄临辱不揆以薄酒蔬食延驻都骑明日视壁间所张墨刻有亡去者人以为德庆丈之廋也驰问遣索蒙需拙诗辄赋所怀往奉一笑而尊犍刻可以归于我矣 》 —— [ 宋 ] 朱熹
- 《 宿新喻驿夜闻风铎 》 —— [ 宋 ] 朱熹
- 《 奉同张敬夫城南二十咏纳湖 》 —— [ 宋 ] 朱熹
- 《 西源居士斸寄秋兰小诗为谢 》 —— [ 宋 ] 朱熹
- 《 次秀野泛沧波馆至赤石观刈早稻韵 》 —— [ 宋 ] 朱熹
- 《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秀野 》 —— [ 宋 ]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