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熙之诗五首

· 朱熹
古镜重磨要古方,眼明偏与日争光。 明明直照吾家路,莫指并州作故乡。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镜重磨:古代铜镜时间久了会变得模糊,需要重新打磨使其恢复光亮,这里有比喻恢复事物本来清晰面貌之意。
  • **吾家路:可理解为正道、正确的人生道路或学说、主张等。在朱熹的语境中,可能与他所倡导的理学思想相关 。
  • **并州:古地名,这里指代外界纷繁的世俗之处等。

翻译

古老的铜镜若要重新焕发光泽需要依照古来的方法,擦亮后它的明亮竟能与日光争辉。这清晰的光芒直直照亮我心中那条正道,切不可将世俗之地当作安身立命的故乡。

赏析

这首诗中朱熹以“古镜重磨”为喻,希望林熙之能够回归正道,追求真理如同将古镜擦亮重现光芒。“眼明偏与日争光”形象生动地写出通过正确的方法能获得清晰的洞察力,具有很强烈的感染力。“明明直照吾家路”则点明那个清晰洞察的方向正是遵循正确的理念,“吾家路”在朱熹思想里或许暗指理学所倡导的修养路径。而最后一句“莫指并州作故乡”是警醒林熙之不要迷失在世俗纷扰中,有着劝诫友人坚守正道,不要被外界的繁华迷惑、偏离正途的意味。整首诗兼具哲理与诗意,用生动平常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真挚的引导和劝诫,体现了朱熹以自己理念影响他人追求精神升华的愿望 。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