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鹤辞

芝田长相依,瑶池长相随。 云泥共悲欢,生死同襟期。 行啄林莽间,断翅谁与医。 往者不可复,病者不得飞。 极目青云中,临风翘以思。 思深不复啄,一唳天容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玉蟾:原名葛长庚,字如晦、紫清、白叟,号海琼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时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
  • 芝田:传说中仙人种灵芝的地方。
  • 瑶池:古代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
  •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比喻地位的高下悬殊。
  • 襟期:襟怀、志趣。
  • 林莽:丛生的草木,草木密集处。
  • 唳(lì):鹤、雁等鸟高亢的鸣叫。

翻译

在种着灵芝的仙田里长久相互依靠,在神奇的瑶池边长久相互跟随。在云端和泥土间一起经历悲欢,无论生死都有相同的志趣。行走啄食于草木丛杂之间,折断的翅膀有谁来医治。过去的不能再回来,生病的不能再飞翔。极力眺望那青云之中,迎着风高高翘起头来思索。思索深深不再啄食,一声长鸣让天空也变得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孤鹤为喻,抒发了某种深沉的情感或感悟。诗中描述孤鹤曾经与伴侣在仙境相依相随,如今却在尘世遭遇困境,受伤而不能飞,它望向天空,满心思虑,最后一声鸣叫满含悲哀,令人动容。整体营造出一种孤独、哀伤但又充满思索的意境,通过孤鹤的遭遇与状态,可能在暗喻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波折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悲哀等。同时,也展现出生命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不屈。

白玉蟾

白玉蟾

宋闽清人,家琼州,字白叟,又字如晦,号海琼子,又号海蟾。入道武夷山。初至雷州,继为白氏子,自名白玉蟾。博览众籍,善篆隶草书,工画竹石。宁宗嘉定中诏征赴阙,对称旨,命馆太乙宫。传其常往来名山,神异莫测。诏封紫清道人。有《海琼集》、《道德宝章》、《罗浮山志》。 ► 12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