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篇
注释
- 层城: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上的高城。此处借指高大的城垣。(“层”读音为“céng”)
- 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
- 金阙:指天子所居的宫阙。
- 百子池:相传为汉武帝在甘泉宫所造的池。
- 霰(“霰”读音为“xiàn”):在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冰粒,多在下雪前或下雪时出现。
- 素练:白色的绸带。
- 双凤楼:指华丽的楼阁。
- 秦王:此处可能指秦始皇。
- 合欢宫:秦宫殿名。这里泛指帝王宫殿。
- 汉主:汉朝皇帝。
-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为汉成帝宠妃赵飞燕所居。
- 延年女弟:李延年的妹妹,即李夫人,汉武帝的宠妃。
- 清凉:此处指凉爽、清静的地方。
- 百和香: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的香。
- 青骢白马:青白杂毛的马。
- 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歌伎聚居之所。
- 北杜鹰:一种猎鹰。
- 东门狗:用“叹黄犬”的典故,比喻时光流逝,世事无常。
- 氍毹(“氍”读音为“qú”,“毹”读音为“shū”):一种毛织或毛与其他材料混织的毯子。
- 玉搔头:即玉簪。
翻译
长安的月亮啊,秋天来临皎洁明亮如同白雪。高大的城垣初见时隐匿着清丽的光辉,高大的楼阁曾目睹过多次月圆月缺。 高大的城垣和楼阁高耸入云,千家万户中混杂着管乐和箫声。铜龙守夜听着三更的滴漏声,皇宫的光辉高悬在七夕的鹊桥上。 百子池边凝结着夜晚的冰粒,双凤楼中如同澄清的白色绸带。秦始皇小规模营造合欢宫,汉朝皇帝对昭阳殿的恩情深厚。 李延年的妹妹进入凉爽之地,侍女在夜晚焚烧着百和香。恩宠夺取了汉宫众多嫔妃的机会,宫廷的火炬不再有往昔的时光。 大道旁的青楼临近岸边的柳树,骑着青骢白马在章台街奔走。带着弹弓争相追逐北杜鹰,高声歌唱不遗憾像东门狗那样的境遇。 身着罗衣在地毯上醉卧,不吝惜家中珍藏的万斛珍珠。当场想要买得千金一笑,得意时常常倾倒一石多的美酒。 出征的人自己戍守在交河北边,书信断绝没有消息。边疆的塞云长久地暗淡无光,闺中的秋月也少了几分颜色。 楼头的小妇人埋怨着箜篌,银丝随意地穿插着玉簪。不向豪华的筵席送去歌舞,偏偏从贫苦的人家照出离愁。 豪华的筵席和贫苦的人家不会永远存在,惆怅着世事如同桑田沧海般变化。悲欢共同经历了六千场,月圆月缺空自循环了一百载。 百年面对这些感叹时光虚度,乌鹊向南飞去又能怎么办呢。江头的商妇移动船只等待,湖上的佳人带着瑟经过。 这时音乐之声只是徒然扰人耳朵,伤心在转瞬之间的美好时光里。谁家能够留住西江的月亮,谁家能够阻止东流水呢。 美好的风光不会吝惜地为隐士停留,年年岁岁对着那玉轮。花开时只约定同心的人一同欣赏,醉酒的姿态任凭俗客嗔怪。 夏天过去秋天到来有新陈代谢,繁华应该如同疾风扬起的尘土。
赏析
这首《明月篇》以长安的明月为线索,描绘了从宫廷到市井的种种景象,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世事的沧桑变化。诗中既有对宫廷奢华生活的描写,如“铜龙夜听三更漏,金阙光悬七夕桥”“秦王小筑合欢宫,汉主恩深昭阳殿”,也有对市井繁华的刻画,如“大道青楼临岸柳,青骢白马章台走”“罗衣席地醉氍毹,不惜家藏万斛珠”。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征夫的思念、闺中女子的哀愁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如“征夫自戍交河北,雁书断绝无消息”“悲欢共斗六千场,圆缺空环一百载”。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丰富,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将各种场景和情感串联起来,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语言上,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如“层城乍见隐清辉,高阁曾看几圆缺”“百子池边凝夜霰,双凤楼中澄素练”等,使诗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欧必元
欧必元的其他作品
- 《 同黎缜之吴子宪诸君饮蘧园得涯字 》 —— [ 明 ] 欧必元
- 《 杂诗十九首 》 —— [ 明 ] 欧必元
- 《 送刘季德应选北上十二首 》 —— [ 明 ] 欧必元
- 《 上巳日孙清远陈三水沈从化三明府公偕程参戎田都护招同社岑克念朱季美万伯文刘季德咽慈度寺分赋 》 —— [ 明 ] 欧必元
- 《 捉搦歌四首 其四 》 —— [ 明 ] 欧必元
- 《 白莲池 》 —— [ 明 ] 欧必元
- 《 秋日同谷卿缜之伯乔及兄伯鳞弟子敬泛舟佛滘归至清溪数里各赋十绝 》 —— [ 明 ] 欧必元
- 《 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 》 —— [ 明 ] 欧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