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总戎陈翼所先生死殉辽难六首
漫道兵残将自疑,疾风劲草有谁知?
阵临背水争迎敌,食尽睢阳更誓师。
星落黑云沉鼓角,魂归阴雨俨旌旗。
英雄有血能成碧,马革何须问裹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道:不要说。
- 疾风劲草:比喻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
- 阵临背水:比喻处于绝境,必须决一死战。
- 睢阳:地名,此处指历史上的睢阳之战,唐朝张巡在此死守,最终城破身亡。
- 星落黑云:形容战场上天象不祥,预示着悲壮的战斗。
- 魂归阴雨:指英雄战死后,其魂魄在阴雨中归来。
- 俨旌旗:整齐的军旗,形容英魂不散,仍如生前指挥战斗。
- 马革裹尸:指军人战死沙场,尸体用马皮包裹,形容英勇牺牲。
翻译
不要说士兵伤亡将领就会心生疑虑,在狂风中挺立的坚韧草木又有谁能真正理解? 面对背水一战的阵势,我们决心迎战敌人,就像睢阳城食尽粮绝时更加坚定誓师。 星辰陨落,黑云压城,战鼓和号角声沉寂,英雄的魂魄在阴雨中归来,仿佛依旧指挥着整齐的军旗。 英雄的热血能够铸就永恒的碧色,何必再去问那马革裹尸的悲壮。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陈翼所先生在辽难中的英勇牺牲。诗中运用了“疾风劲草”、“阵临背水”、“食尽睢阳”等典故,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的惨烈和英雄的坚贞不屈。通过“星落黑云”、“魂归阴雨”等意象,传达了英雄战死沙场的悲壮与不朽。最后一句“英雄有血能成碧,马革何须问裹尸”更是强调了英雄精神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