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叔达副使韵兼简沈大使妙玄沈先生文举

· 郑真
门巷萧骚不闭关,诗翁谁与破愁颜。 儗寻杜位怕泥滑,欲过苏端愁路难。 野阔淮天山隔远,溪深石罅水流潺。 司征总是登瀛客,油盖重重马上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门巷萧骚:指门前的巷子冷清凄凉。
  • 不闭关:不关闭门户,形容门户大开,无人居住或管理。
  • 诗翁:对诗人的尊称。
  • 破愁颜:消除忧愁的面容。
  • 儗寻杜位:儗(nǐ),打算;杜位,人名,可能是指杜甫,这里泛指寻找诗人。
  • 泥滑:泥泞滑溜。
  • 苏端:人名,可能是指苏轼,这里泛指拜访文人。
  • 司征:指负责征收税收的官员。
  • 登瀛客:指登上瀛洲的客人,瀛洲是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高官显贵。
  • 油盖:指华丽的马车盖。

翻译

门前的巷子冷清凄凉,门户大开,无人居住。诗人啊,谁能与我一同消除这忧愁的面容?我本打算寻找杜位,却又担心道路泥泞滑溜;想要拜访苏端,又愁于路途艰难。野外的淮天山峦远隔,溪水在深石缝隙中潺潺流淌。负责征收税收的官员,总是那些登上仙山的高官显贵,他们乘坐着华丽的马车,在重重油盖下马上归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门巷的冷清和诗人的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态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对杜甫和苏轼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心境。结尾处对官员的描绘,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批评。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郑真

明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